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
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
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
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
大家举杯谈论着要重修古代乡饮酒的礼仪,割下荆条装饰,人们开始登上厅堂。宾客们行了上百次拜礼,礼仪才结束,乐曲演奏了三遍才停止。大家欢聚的样子就像黄莺飞出山谷,整齐有序的模样好似大雁排成行。礼仪结束后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就像跟随云朵一起前往帝乡。
此诗是吕温参加河南府试赎帖时所作。“乡饮酒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也是汉族的传统习俗,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旨在向社会宣扬敬老尊贤、长幼有序等道德观念。吕温在府试中以乡饮酒礼为题作诗,既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也体现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尊崇。
这首诗描绘了乡饮酒礼的全过程,展现出庄重、和谐的氛围。首联“酌言修旧典,刈楚始登堂”,点明了活动的主题是重修乡饮酒礼,人们带着荆条登上厅堂,为活动拉开序幕。颔联“百拜宾仪尽,三终乐奏长”,通过“百拜”和“三终”,生动地写出了礼仪的繁琐和庄重,体现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颈联“想同莺出谷,看似雁成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人们的欢聚比作黄莺出谷的欢快,将众人的整齐有序比作大雁成行,形象地描绘出活动现场的和谐与美好。尾联“礼罢知何适,随云入帝乡”,则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礼仪结束后,人们仿佛要跟随云朵前往帝乡,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也表达出对未来的憧憬。
乡饮酒礼是周代就已确立的宴饮礼仪,主要有四种功能: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贤;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在古代社会,乡饮酒礼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诗中的“莺出谷”“雁成行”等意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欢快、有序等情感和场景。
这首诗以乡饮酒礼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礼仪的重视。从文学角度看,它的语言简洁而生动,通过对礼仪过程和现场情景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感。对于读者来说,不仅可以欣赏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了解到古代乡饮酒礼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同时,诗中所体现的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和对美好秩序的向往,在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