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
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
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
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
打着虎旗的战舰顺着长风,晋王轻松地就把整个东吴纳入掌中。那孙皓小儿哪里值得一提,他的行为让后人嘲笑了千年,成为争功的笑柄。
此诗创作于唐朝。西晋时期,晋王王濬率领水军顺江而下,直捣东吴都城建业,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诗人吕温在凭吊王濬墓时,有感于这段历史,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生动地描绘了晋王王濬率领强大的水军,顺风顺水,轻松地将东吴纳入统治之下的壮观场景,展现了王濬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西晋军队的强大实力。后两句“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则对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进行了嘲讽,认为他昏庸无能,根本不值得一提。同时,也对西晋将领们在灭吴后争功的行为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争功的行为让后人耻笑。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1. 王濬:西晋时期著名将领,他率领水军灭吴,为西晋统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东吴: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由孙权建立,历经四代君主,最终被西晋所灭。
3. 孙皓:东吴末代皇帝,他的荒淫无道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晋王王濬灭吴这一历史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孙皓和西晋将领们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同时,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历史的批判精神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