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池梁上,登临日几回。
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
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
振衣生羽翰,高枕出尘埃。
齐物鱼何乐,忘机鸟不猜。
闲销炎昼静,选胜火云开。
僻远宜孱性,优游赖废材。
愿为长泛梗,莫作重然灰。
守道穷非过,先时动是灾。
寄言徐孺子,宾榻且徘徊。
结构池梁上,登临日几回。
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
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
振衣生羽翰,高枕出尘埃。
齐物鱼何乐,忘机鸟不猜。
闲销炎昼静,选胜火云开。
僻远宜孱性,优游赖废材。
愿为长泛梗,莫作重然灰。
守道穷非过,先时动是灾。
寄言徐孺子,宾榻且徘徊。
在池梁之上构建起新亭,我一天要登临它几回。晴朗的天空与茂密的树叶相交,背阴的岸边积满了苍苔。清爽的气息在中央弥漫,清凉的风从四面吹来。抖抖衣服好似生出羽翼,高枕无忧远离尘世的尘埃。领悟齐物之道,鱼儿有何快乐;忘却机心,鸟儿也不会猜疑。悠闲地消磨炎热的白昼,选择美景之地,火云也为之散开。地处僻远正适合我懦弱的本性,悠闲自在多亏我这无用之材。愿做那长久漂浮的草梗,莫要成为重新燃烧的冷灰。坚守道义穷困并非过错,行事超前就会招来灾祸。寄语像徐孺子那样的贤才,且在宾客的坐榻上徘徊吧。
吕温在道州任职期间,夏日于郡内北桥新亭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赠予何元二处士。当时他或许在仕途上遭遇了一些挫折,身处僻远之地,借诗来抒发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新亭周围的美景,如“晴空交密叶,阴岸积苍苔”,展现出夏日清幽的环境。“爽气中央满,清风四面来”则营造出一种清爽宜人的氛围,让诗人仿佛能摆脱尘世的烦恼。诗人运用“齐物”“忘机”等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希望能忘却世俗的纷争,保持内心的平静。“愿为长泛梗,莫作重然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他宁愿漂泊不定,也不愿再次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最后,诗人寄语何元二处士,暗示他要谨慎行事,不要急于投身仕途。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1. 吕温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2.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思想,强调万物平等,没有本质的区别。
3. 徐孺子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以高洁的品行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著称。
4.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泛梗”“重然灰”,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这首诗以新亭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夏日的心境。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新亭的景色,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清凉和宁静。后半部分则是诗人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引用典故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诗人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他希望能像漂浮的草梗一样自由自在,而不是像重新燃烧的冷灰那样再次陷入世俗的纷争。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诗人对何元二处士的寄语,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劝诫。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