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吕温浏览量:134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拼音版
zhōng nán jīng shě yuè zhōng wén qìng shēng shī
[ [ táng cháo ] ] wēn
yuè fēng chán shì yǎn , , yōu qìng jìng hūn fēn       
kōng mén miào , , shēng cóng jiào wén       
líng líng mǎn , , yǎo yǎo chū hán yún       
tiān lài nán biàn , , shuāng zhōng shuí fèn       
ǒu lái yóu jiè , , biàn 便 xiè rén qún       
jìng tīng zhēn xiǎng , , chén xīn jiě fēn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古诗译文

月光下的山峰,禅室的门悄然掩闭,清幽的磬声驱散了昏暗与纷扰的氛围。思绪进入了空门的奇妙境界,磬声从觉悟的道路上传来。那清脆的声音充满了空旷的山谷,隐隐约约地从寒冷的云层中传出。这如同天籁般的声音难以分辨,像霜钟一样的音色谁又能区分呢?偶然来到这佛法的世界,便想要告别尘世的人群。整夜聆听这真切的声响,尘世的杂念自然就消散了。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古诗注解
  • 月峰:月光照耀下的山峰。
  • 禅室:僧人居住和修行的房间。
  • 幽磬:清幽的磬声。磬,佛教法器,用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像钵,敲击发声。
  • 昏氛:昏暗、纷扰的氛围。
  • 空门: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皆空,所以佛教又称空门。
  • 觉路:觉悟的道路,即通向佛的境界的道路。
  •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 虚壑:空旷的山谷。
  • 杳杳:形容声音悠远、隐约。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这里指磬声如同天籁。
  • 霜钟:寒夜的钟声,这里也指磬声。
  • 法界:佛教术语,指整个宇宙一切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 尘心:尘世的杂念。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创作背景

吕温生活在唐朝,当时佛教盛行,文人雅士多与佛教有交往,且常有游历寺庙、感悟佛法的经历。这首诗可能是吕温在终南山的精舍中,于月夜听到磬声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终南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清幽的环境和悠扬的磬声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在感受佛法的氛围中,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感悟的诗作。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禅境图,充满了空灵、清幽的意境。首联“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通过描写月光下禅室紧闭,磬声驱散昏氛,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颔联“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将诗人的思绪引入空门的奇妙境界,磬声仿佛从觉悟的道路上传来,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颈联“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运用“泠泠”“杳杳”等叠词,生动地描绘出磬声清脆、悠远的特点,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尾联“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表达了诗人偶然来到佛法世界后,想要告别尘世、远离喧嚣的愿望,以及在聆听磬声的过程中,尘世杂念自然消散的心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知识点

1. 吕温是唐朝诗人,他的作品多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且与佛教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2. 磬是佛教重要的法器之一,常用于佛事活动中,其声音清脆、悠远,能给人带来宁静、祥和的感觉。

3. 空门、觉路、法界等都是佛教术语,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理解佛教文化和相关的文学作品。

4. 叠词在古诗中经常使用,如“泠泠”“杳杳”,它们可以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和表现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讲解

这首诗以月夜闻磬声为契机,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和对尘世的超脱。在诗中,磬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引导诗人进入空门的境界,让诗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从写作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环境描写、听觉描写等多种手法,营造出了空灵、清幽的意境。同时,诗中多处运用佛教术语,体现了佛教文化对诗人的影响。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文人对佛教文化的喜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对精神境界的探索。

作者吕温介绍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吕温相关作品

衡州岁前游合江亭,见山樱蕊未折,因赋含彩吝

山樱先春发,红蕊满霜枝。

幽处竟谁见,芳心空自知。

似夺朝日照,疑畏暖风吹。

欲问含彩意,恐惊轻薄儿。

看浑中丞山桃花,初有他客不通,晚方得入,

朝来驻马香街里,风度遥闻语笑声。

无事闭门教日晚,山桃落尽不胜情。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荷锸自成雨,由来非鬼工。

如何盛明代,委弃伤豳风。

泾灞徒络绎,漆沮虚会同。

东流滔滔去,沃野飞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

发机回地势,运思与天通。

早欲献奇策,丰财叙西戎。

岂知年三十,未识大明宫。

道州弘道县主簿知县三年,颇著廉慎,秩满秩

为理赖同力,陟明非所任。

废田方垦草,新柘未成阴。

术浅功难就,人疲感易深。

烦君驻归棹,与慰不欺心。

送文畅上人东游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