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采莲子二首》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皇甫松浏览量:130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子二首》拼音版
cǎi lián èr shǒu
[ [ táng cháo ] ] huáng sōng
hàn dàn xiāng lián shí qǐng bēi , , xiǎo tān cǎi lián chí       
wǎn lái nòng shuǐ chuán tóu shī 湿 , , gèng tuō hóng qún guǒ ér       
chuán dòng guāng yàn yàn qiū , , tān kàn nián shǎo xìn chuán liú       
duān shuǐ pāo lián , , yáo bèi rén zhī bàn xiū
采莲子二首古诗译文

第一首:荷花的香气弥漫在十顷的湖面上,一位小姑贪玩嬉戏,采莲的时间太晚了。傍晚她在船头玩水把衣服弄湿了,还脱下红裙去包裹小鸭子。

第二首:船儿在波光粼粼的秋湖里游动,一位少女只顾着看岸上的少年,任由小船随波漂流。无缘无故地隔着湖水抛去莲子,被远处的人看到后害羞了半天。

采莲子二首古诗注解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 陂(bēi):池塘。
  • 滟滟(yàn yàn):波光粼粼的样子。
  • 年少:指少年。
  • 无端:无缘无故。
采莲子二首创作背景

皇甫松生活在唐朝,其创作的《采莲子二首》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女的生活场景。这类作品可能是作者在游览江南水乡时,被当地采莲女的活泼可爱以及水乡的秀丽风光所打动,从而创作出来的。在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水乡生活丰富多彩,采莲活动是当地常见的生产生活场景,为文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采莲子二首古诗赏析

这两首诗生动地刻画了采莲女的形象。第一首诗中,通过“贪戏”“弄水”“裹鸭儿”等细节,将小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在莲塘中尽情嬉戏的少女。第二首诗则着重描写了少女怀春的羞涩心理。“贪看年少”“信船流”写出了少女对少年的爱慕,而“无端抛莲子”这一行为更是将她内心的情感大胆地表现出来,最后“遥被人知半日羞”又将少女的羞涩展现得恰到好处,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采莲子二首知识点

1. 这首诗属于乐府诗,乐府诗是旧体诗诗体之一,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

2. 诗中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如“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通过对人物动作和心理的细致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3. “莲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是谐音双关语,“莲”谐音“怜”,有喜爱、爱慕之意,所以诗中少女抛莲子这一行为可能蕴含着她对少年的爱慕之情。

采莲子二首讲解

《采莲子二首》是皇甫松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采莲女的生活和情感。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通过注解来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其次,体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谐音双关等,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最后,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无论是小姑的天真活泼,还是少女的怀春羞涩,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少女的纯真和美好。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和民俗风情。

作者皇甫松介绍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花间集》录其词十二首。
皇甫松相关作品

竹枝(一名巴渝辞)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竹枝·三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竹枝·四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竹枝·一

木棉花尽荔枝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竹枝·二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摇踵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