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鹧鸪天》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43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拼音版
zhè tiān
[ [ sòng cháo ] ] xīn
shàng róu sāng nèn , , dōng lín cán zhǒng shēng xiē       
píng gāng cǎo míng huáng , , xié hán lín diǎn       
shān yuǎn jìn , , héng xié , , qīng jiǔ yǒu rén jiā       
chéng zhōng táo chóu fēng , , chūn zài tóu cài huā
鹧鸪天名家点评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善读此词,便许看陶诗,许作王、孟。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春在梨花,春落荠花,仁见谓仁,智见谓智。
  清·陈廷焯《词则》:“城中”二语,有多少感慨。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有不可强而致者,放翁、改之、竹山学之,已成效颦,何论余子。
  清·陈廷焯《云韶集》:“斜日”一七字,一幅图画,以诗为词,词愈出色。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简析》:稼轩集中多雄慨之词,纵横之笔,此调乃闲放自适,如听雄茄急鼓之余,忽闻渔唱在水烟深处,为之意远。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调乃作者退居时所作。词中鲜明画出一幅农村生活图像,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盖以“城中桃李”与“溪头算菜”对比,觉“桃李”方“愁风雨”摧残之时,而“荠菜”则得春而荣茂,是桃李不如荠菜,亦即城市生活不如田野生活也。此词与东坡《望江南》后半阕······用意相同,皆以城市繁华难久,不如田野之常得安适。再摧言之,则热心功利之辈,常因失意而愁苦,不如无营、无欲者之常乐。此种思想与道家乐恬退、安淡泊之理相合。盖稼轩出仕之时,历尽尘世忧患,退居以来,始知田野之可乐,故见溪头荠菜而悟及此理也。

鹧鸪天注解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树。古乐府有《陌上桑》歌。破:长出。
  ⑶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蚕。些(sā),句末语助词。
  ⑷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⑸寒林:略感寒意的树林。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⑹山远近,路横斜:远处近处都有山,小路纵横交叉。
  ⑺青旗:青布做的酒幌,酒店作招牌用。沽(gū)酒:卖酒。
  ⑻荠(j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鹧鸪天译文

  田间路旁,桑树柔软的新枝上绽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脊上长满了细草,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夕阳斜照着春寒时节的林间,树上点缀着几只傍晚的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着青布酒幌子处有卖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虽则华丽,但害怕风雨吹打,只有长满了溪边的荞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鹧鸪天创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带湖。词题是“代人赋”,表明集会时某人不善诗词,请作者代作。若按所赋的内容,则此篇所写,应当是“春日即事”或“乡间所见”,为作者寓居带湖期间的作品。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农村的观察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鹧鸪天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词中初发的桑叶芽、刚孵出的青蚕、悠然吃草的牛犊、 斜日林中的归鸦以及村头风中飘扬的酒旗、溪边盛开的荠菜花,每种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寻常可见,词人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却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远近有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情致盎然、意蕴深厚的田园早春图。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下句说明“诗可以兴”。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富有美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心弦的共鸣。

作者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相关作品

醉翁操·长松

长松。

之风。

如公。

肯余从。

山中。

人心与吾兮谁问。

湛湛千里之江。

上有枫。

噫,送子东。

望君之门兮九重。

女无悦己,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

昔与游兮皆童。

我独穷兮今翁。

一鱼兮一龙。

劳心兮忡忡。

噫,命与时逢。

子取之食兮万锺。

醉太平 春晚

态浓意远。

眉颦笑浅。

薄罗衣窄絮风软。

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

红香径里榆钱满。

欲上秋千又惊懒。

且归休怕晚。

醉书其壁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最高楼·西园买

西园买,谁载万金归。

多病胜游稀。

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

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

看黄底、御袍元自贵。

看红底、状元新得意。

如斗大,只花痴。

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

但纷纷,蜂蝶乱,送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