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
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
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
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闻。
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
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
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
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
暗空思羽盖,馀气自氛氲。
王子乔仙去千年之后,在这五更时分听到了悠扬的笙音。那笙音曲折婉转,绕着清澈的洛水回荡;时断时续,好似从仙云中飘落下来。声音缓缓飘散难以安定,那啾啾的曲调也难以分辨清楚。松间的风声助力这清幽的旋律,水波与月光也随之闪动着细碎的光影。凤管般的笙声听起来那么悠远,好似鸾鸟的鸣声就在身边的群鸟之中。在这暗夜里不禁思念起仙人的羽盖,笙音的余韵依然弥漫在空气中。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不过张仲素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文化繁荣,文人雅士之间的音乐交流活动较为频繁。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洛水之滨夜闻笙音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洛水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常与神话传说、文人雅事相关联,笙乐又是古代高雅的音乐形式之一,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听到美妙的笙音,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
这首诗以夜闻洛滨吹笙为主题,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清幽、神秘的意境。首联点明时间和事件,将现实中的笙音与传说中的王子乔联系起来,增添了神秘色彩。颔联通过“逶迤”“断续”等词,生动地描绘出笙音的曲折婉转和飘忽不定,仿佛笙音有了生命一般,在洛水和仙云之间穿梭。颈联进一步描写笙音的特点,“泄泄飘难定,啾啾曲未分”,表现出笙音的悠扬、细腻且难以捉摸,让人沉醉其中。“松风助幽律,波月动轻文”一句,将自然环境与笙音相结合,松风、波月等自然元素为笙音增添了一份清幽和灵动,使画面更加生动。尾联则由笙音引发联想,诗人仿佛看到了仙人的羽盖,感受到了笙音余韵的弥漫,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笙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妙音乐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1. 王子乔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他喜好吹笙作凤鸣,后得道成仙。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王子乔常被用来象征超凡脱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2. 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历史悠久,音色柔和、悠扬,在古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都有广泛应用。
3. 洛水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还与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相关,如洛神的传说等。在文学作品中,洛水常常被赋予浪漫、神秘的色彩。
这首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妙的音乐画卷。从内容上看,诗人巧妙地将现实与神话相结合,通过对笙音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悠扬的笙音在夜空中回荡。从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如“凤管听何远,鸾声若在群”,将笙音比作凤管和鸾声,形象地表现出笙音的美妙;“逶迤绕清洛,断续下仙云”,赋予了笙音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重点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声音,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同时了解古代文化中与神话、音乐、自然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