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咏牡丹》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陈与义浏览量:154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拼音版
yǒng dān
[ [ sòng cháo ] ] chén
chén hàn guān , , shí nián luò màn màn       
qīng dūn pàn lóng zhōng , , dōng fēng kàn dān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流落在青墩溪畔,我独自一个,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咏牡丹注解
  ①一自:自从。
  ②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⑥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作者陈与义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绍兴年间,历任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传。长于诗,创简斋体。方回认为与义继黄庭坚、陈师道之后,并为江西派之三宗。有《简斋集》十卷,《无往词》一卷。
陈与义相关作品

风雨

风雨破秋夕,梧叶窗前惊。

不愁黄落近,满意作秋声。

客子无定力,梦中波撼城。

觉来俱不见,微月照残更。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海内无坚壘,天涯有近亲。

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

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过君山不获登览

我梦君山好,万里来南州。

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

胜日空倚眺,经年未成游。

今朝过山下,贼急不敢留。

嵌空浪吞吐,荟蔚风飕飗。

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

了与遥赏异,况乃行岩幽。

蚍蜉何当扫,延伫回我舟。

掷去九节筇,褰裳走林丘。

会逢湘君降,翠气衣上浮。

山椒望苍梧,寄恨舒冥搜。

赴陈留二首·零

马上摩挲眼,出门光景新。

雅鸣半陂雪,路转一林春。

旧岁有三日,全家无十人。

平生鹦鹉盏,今夕最关身。

赴陈留二首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来见春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避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