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生查子》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毛滂浏览量:136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

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生查子》拼音版
shēng chá
[ [ sòng cháo ] ] máo pāng
chūn wǎn chū shān chéng , , luò háng jiāng àn       
rén gòng cháo lái , , xiāng lín fēng sàn       
huā xiè xiǎo zhuāng cán , , yīng kùn qīng duàn       
háng mèng hún xiāo , , fēi xīn qíng luàn
赏析

  《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一样,皆是他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令词人深感痛苦。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此时的实感。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

  作者思人之痛苦,念己之悲凉,瞻前则渺渺,顾后亦茫茫,这百感交集、愁肠百结的难言之隐,用一个“乱”字作结,则通篇的睛目即现。心乱如麻,难以梳理;心乱如潮,无法平静,在词人的眼里,大自然的春天、花鸟、山水、风雨、柳絮等等毫无美感,只平添迷离惝恍、凄恻悲凉,恼人烦乱。这首词在写作上的高妙就在于,通篇无一句不愁,而无一句有“愁”字。用景物喻人物,做到物我双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毛滂介绍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毛滂相关作品

郭别驾秋日行县奉寄一首

秋壑相迎故出奇,便应到处小迟迟。

不妨簿领纷遮眼,未碍岚光秀入脾。

小睡宁寻儿女梦,新诗定写水云姿。

旧巾垫角风流在,何许杉篁暮雨时。

逢故人

落日仍江县,相逢下马鞍。

频忧从者病,可奈故人寒。

老人囊书脱,平生匣剑乾。

长年只少睡,忽漫语盘桓。

过静林寺用琳老韵作四绝句·二

寒溪只数尺,炯炯涵晴空。

寄目谁与论,翠芊牵春风。

过静林寺用琳老韵作四绝句·零

空庭不见人,乌啄僧台食。

林深露未晞,微风漏花沥。

过静林寺用琳老韵作四绝句·一

橙花亦娟娟,照水弄清白。

孤香少人知,黄蜂自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