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岑参浏览量:107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拼音版
西 tóu sòng pàn guān jīng
[ [ táng cháo ] ] cén cān
shēn cóng yuǎn shǐ 使 , , wàn xiàng ān 西       
hàn yuè chuí xiāng lèi , , shā fèi       
xún chóu jìn , , guò jiào tiān       
sòng jun1 zhōng yǐn , , jiā shū zuì
鉴赏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公元749年(天宝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颔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诗句朴实无华,仿佛胸臆流出,耐人咀嚼,情韵无限,为岑参边塞诗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岑参介绍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岑参相关作品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丞相百僚长,两朝居此官。

成功云雷际,翊圣天地安。

不矜南宫贵,只向东山看。

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午时松轩夕,六月藤斋寒。

玉珮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山蝉上衣桁,野鼠缘药盘。

有时披道书,竟日不著冠。

幸得趋省闱,常欣在门阑。

何当复持衡,短翮期风抟。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

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

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

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红亭酒瓮香,白面绣衣郎。

砌冷虫喧坐,帘疏雨到床。

钟催离兴急,弦逐醉歌长。

关树应先落,随君满鬓霜。

原头送范侍御(得山字)

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骢马汗斑斑。

别君只有相思梦,遮莫千山与万山。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

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

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

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

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

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