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苏轼浏览量:111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拼音版
duān biàn yóu zhū chán
[ [ sòng cháo ] ] shì
jiān rèn suǒ shì , , shèng zhé liú lián       
fén xiāng yǐn yōu , , zhuó míng kāi jìng yàn       
wēi zhǐ hái zuò , , xiǎo chuāng yōu gèng yán       
pén shān jiàn , , cǎo cāng rán       
dēng zuì gāo , , yǎn jiè qióng qiān       
biàn fēng zhào chéng guō , , zhèn yún tiān       
shēn chén , , kuàng dàng suǒ biàn 便       
yōu xún wèi yún , , luò shēng wǎn yān       
guī lái suǒ , , gěng gěng qīng mián       
dào rén wèi qǐn , , dēng tóng chán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1079年(元丰二年)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作者苏轼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相关作品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従军真乐否,书来粗遣故人知。

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

春色岂关吾辈事,老狂聊作座中先。

醉吟不耐欹纱帽,起舞従教落酒船。

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

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

北城寒食烟火微,落花蝴蝶作团飞。

王孙出游乐忘归,门前骢马紫金鞿。

吹笙帐底烟霏霏,行人举头谁敢睎。

扣门狂客君不麾,更遣倾城出翠帏。

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觉周昉肥。

别来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见红日围。

何时东山歌采薇,把盏一听金缕衣。

昨见韩丞相言王定国今日玉堂独坐有怀其人

昼卧玉堂上,微风举轻纨。

铜瓶下碧井,百尺鸣飞澜。

俯仰清梦余,爱此一掬寒。

似予平生友,苦语凉肺肝。

秀眉玉两颊,矫矫如翔鸾。

置之江淮交,清诗洗江湍。

江鳞对白酒,信美非所安。

丞相功业成,还家酒杯宽。

人间有此客,折简呼不难。

相将扣东阁,起舞尽余欢。

醉翁操·琅然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

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

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

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

清圜。

谁弹。

响空山。

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

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

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