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晓行望云山》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杨万里浏览量:576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晓行望云山》拼音版
xiǎo háng wàng yún shān
[ [ sòng cháo ] ] yáng wàn
tiān xiǎo wèi míng jiān , , mǎn fēng zǒng guān       
què yǒu fēng rán zhǎng , , fāng zhī dòng shì zhēn shān
晓行望云山注解

  ①云山:云和山。
  ②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长(zhǎng):长大,生长。

晓行望云山译文

  天气放晴东方欲晓已到要亮不亮的时候,隐隐约约可以见到奇异秀丽的山影。
  忽然一座山峰顷刻间高大起来,才知道屹然不动的才是真正的山峰。

晓行望云山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经无从考证。这首游山纪胜之作,是作者为了记录自己在山行途中的片刻感悟而写下的。

晓行望云山赏析

  在杨万里的山水风光诗中,有不少写得饶有情趣,深含哲理,读来很耐人寻味,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篇。此诗围绕“望”字而展开,写破晓前的云山景象。
  诗一开篇,作者便紧扣题目中的“晓行”二字,从天气写起。“霁天”,点明天气放晴。 “未明间”,交代天欲晓未晓,尚未大亮,一切都在朦朦胧胧之中,这就把“晓行”天气交代清楚了,为后面云山难辨的景象描写,作好铺垫。次句承前,写远山的景象。虽然天尚未亮,但“奇峰”还是依稀可见的。 “总可观”是照应“未明间”,是说大体可观,不甚清楚。“奇峰”,既是写远山,也是写天云,描绘云、山相接,连成一片,绝难分辨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别开境界:“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这两句通过“却有”和“方知”,引出正题,辨明真假。在那满目奇峰之中,却有一峰发生了变化,它突然间长高了,与天相接,这才使诗人恍然大悟,原来那众多的奇峰,竟有天空中云彩在滥竽充数,给人以假象,而那些岿然不动的才是真正的远山。真相一经大白,诗人、乃至读者都会感到大为惊叹,以此结束全诗,真是情趣横生,妙解人颐。
  这首诗最大好处在于,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向读者揭示了这样的哲理: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往往是真假混杂、真真假假,不易分辨。但是,只要细心观察,提高警觉,就会发现假的终究是假的,总会有拨开云雾,日朗天清的时候。同时,还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作者杨万里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相关作品

绝句

枫老颜方少,山晴气及昏。

旧贫今更甚,已冷幸犹暄。

初食笋蕨

庖凤烹龙世浪传,猩唇熊掌我无缘。

只逢笋蕨杯盘日,便是山林富贵天。

稚子玉肤新脱锦,小儿紫臂未开拳。

只嫌岭外无珍馔,一味春蔬不直钱。

兰溪双塔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囓风餐更禁烟。

不是移来小阳谷,老夫冻折两诗肩。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昨携儿辈扣云开,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栗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