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
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
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
纪南城里风烟弥漫,荆门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天气寒冷,众多猎人骑马奔驰,都朝着樊姬墓奔去。
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在宦游途中,他广泛地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首《纪南歌》可能是他在游历荆楚之地,路过纪南城时所作。纪南城作为楚国故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在此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纪南城风烟弥漫、荆门路尘土飞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古朴、沧桑的氛围,暗示了历史的厚重与变迁。后两句“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在寒冷的天气中,众多猎人骑马奔向樊姬墓。樊姬是贤德的象征,猎人们前往樊姬墓,可能是出于对贤德之人的尊崇,也可能是一种当地的习俗。诗人通过这一画面,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历史兴衰、贤德传承等问题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以小见大,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寓意深刻,多有借古讽今之作。
2. 纪南城是楚国重要的都城遗址,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3. 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国贤妃的代表,她的贤德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贤妻良母和贤德女性的典范。
这首《纪南歌》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画面上看,前两句勾勒出纪南城周边的宏观环境,风烟和尘土给人一种历史的朦胧感和沧桑感。后两句聚焦到具体的人物——猎骑,他们的目的地是樊姬墓。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但通过这种场景的描写,让读者去感受历史的脉搏。一方面,樊姬墓作为历史遗迹,代表着过去的辉煌和贤德;另一方面,猎骑们在天寒时的活动,又展现了当下的生活。诗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对历史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位是才能取,时因际会遭。
羽仪呈鸑鷟,铓刃试豪曹。
洛下推年少,山东许地高。
门承金铉鼎,家有玉璜韬。
海浪扶鹏翅,天风引骥髦。
便知蓬阁閟,不识鲁衣褒。
兴发春塘草,魂交益部刀。
形开犹抱膝,烛尽遽挥毫。
昔仕当初筮,逢时咏载橐。
怀铅辨虫蠹,染素学鹅毛。
车骑方休汝,归来欲效陶。
南台资謇谔,内署选风骚。
羽化如乘鲤,楼居旧冠鳌。
美香焚湿麝,名果赐干萄。
议赦蝇栖笔,邀歌蚁泛醪。
代言无所戏,谢表自称叨。
兰焰凝芳泽,芝泥莹玉膏。
对频声价出,直久梦魂劳。
草诏令归马,批章答献獒。
银花悬院榜,翠羽映帘绦。
讽谏欣然纳,奇觚率尔操。
禁中时谔谔,天下免忉忉。
左顾龟成印,双飞鹄织袍。
谢宾缘地密,洁己是心豪。
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邀。
茶炉依绿笋,棋局就红桃。
溟海桑潜变,阴阳炭暗熬。
仙成脱屣去,臣恋捧弓号。
建节辞乌柏,宣风看鹭涛。
土山京口峻,铁瓮郡城牢。
曲岛花千树,官池水一篙。
莺来和丝管,雁起拂麾旄。
宛转倾罗扇,回旋堕玉搔。
罚筹长竖纛,觥盏样如舠。
山是千重障,江为四面濠。
卧龙曾得雨,孤鹤尚鸣皋。
剑用雄开匣,弓闲蛰受弢。
凤姿尝在竹,鷃羽不离蒿。
吴越分双镇,东西接万艘。
今朝比潘陆,江海更滔滔。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