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在芦花丛生的深泽之处,静静地垂着钓丝,在月色的夜晚和烟雾的早晨,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几十年。渔父自己说在孤舟上、寒水畔,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屈原那样独醒的人。
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可能在游历途中遇到一位渔父,有感于渔父的生活状态和自身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芦花深泽静垂纶”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渔父在芦花深处安静地垂钓,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氛围。“月夕烟朝几十春”强调渔父这种宁静生活持续了很长时间,突出了他的淡泊与闲适。后两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渔父自述在孤舟寒水旁,从未遇到过“独醒人”,既表达了渔父对世间缺少高洁之士的感慨,也可能蕴含着诗人自己的孤独和对知音难觅的叹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渔父形象的刻画,传达出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1. 杜牧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以咏史诗和抒情诗最为出色,风格俊爽豪迈,寓意深刻。
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的名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独醒人”常用来指代那些具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 以渔父为题材的诗歌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渔父形象往往象征着隐逸、淡泊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杜牧的《赠渔父》通过塑造渔父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诗的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静谧的场景,渔父在芦花深泽中垂纶,这是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方式。“月夕烟朝几十春”让我们感受到渔父这种生活的长久和坚持,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宁静。而“不曾逢着独醒人”则是全诗的关键,一方面表现出渔父对世间风气的失望,在他的生活中没有遇到像屈原那样清醒、高洁的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杜牧借渔父之口来抒发自己的孤独。杜牧生活在晚唐,目睹了社会的种种弊病,他或许渴望有像“独醒人”一样的知音,却始终难以寻觅。这首诗短小精悍,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让我们看到了杜牧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
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
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
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
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
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