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题扬州禅智寺》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浏览量:216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拼音版
yáng zhōu chán zhì
[ [ táng cháo ] ]
guò chán zào , , piāo xiāo sōng guì qiū       
qīng tái mǎn jiē , , bái niǎo chí liú       
ǎi shēng shēn shù , , xié yáng xià xiǎo lóu       
shuí zhī zhú 西 , , chuī shì yáng zhōu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在秋风中飘落萧疏。青苔长满了台阶,白色的鸟故意迟迟停留。暮霭从幽深的树林中升腾,夕阳斜照在小楼上。谁能想到竹林西边的路上,歌吹之声正喧闹的是繁华的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注解
  • 禅智寺:在扬州城东。
  • 飘萧:飘摇萧瑟。
  • 阶砌:台阶。
  • 白鸟:指鸥鹭之类的水鸟。
  • :故意。
  • 暮霭:傍晚的云气。
  • 竹西路:禅智寺前官河的岸边小路,这里指扬州。
  • 歌吹:歌声和乐声。
题扬州禅智寺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年),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牧得知后,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官员守丧期间要离职。杜牧因假逾百日而被解官。此诗便作于此时,诗人通过描写禅智寺的清幽寂静,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对弟弟的牵挂之情。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以动衬静,雨后蝉鸣更显环境的寂静,秋风中松桂飘落营造出萧瑟的氛围。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青苔满阶表现出寺庙的人迹罕至,白鸟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描绘了暮霭从树林中升起,夕阳西下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凄凉。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将禅智寺的寂静与扬州城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题扬州禅智寺知识点

1. 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多有借古讽今之作。

2. 此诗运用了以动衬静、对比等表现手法。如“雨过一蝉噪”是以蝉噪衬托环境的寂静;尾联将禅智寺的寂静与扬州的繁华对比,突出主题。

3.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八句,分为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题扬州禅智寺讲解

杜牧这首《题扬州禅智寺》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诗的开篇,“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通过雨、蝉、松桂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幽而略带凄凉的画面。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细腻地描绘了禅智寺的环境,青苔满阶显示出这里的冷清,白鸟迟迟停留更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描绘了傍晚时分寺庙的景色,暮霭和斜阳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禅智寺的寂静与扬州城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此时的杜牧,因弟弟患病而解官,他的心情既牵挂弟弟,又为自己的仕途担忧。这首诗正是他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杜牧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相关作品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

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

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

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自遣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

子规 [一作李白诗,题作《宣城见杜鹃花》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

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

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