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未得过, 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 欲到中年事更多。
满目青山未得过, 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 欲到中年事更多。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多病,偶而也学他喝点酒解忧愁,客居他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这首诗约作于会昌二年(842),当时杜牧受宰相李德裕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是他在初冬夜晚独酌时有感而作,抒发了仕途失意的苦闷。
首句“淮阳多病偶求欢”,诗人以汲黯自比,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贬。“多病”不仅指身体上的疾病,更包含了内心的抑郁和愤懑。“偶求欢”则表现出他借酒消愁的无奈。
次句“客袖侵霜与烛盘”,描绘了一幅孤独凄凉的画面。“客袖侵霜”点明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处境,以及夜已深、天气寒冷的环境。“与烛盘”则突出了他的孤独,只能与烛火相伴。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和处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孤独。
1. 体裁:七言绝句。
2. 用典:“淮阳多病”运用了汲黯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政治上的不得志。
3. 意象:霜、烛盘等,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4. 情感: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的苦闷、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愤懑。
《初冬夜饮》短短两句,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淮阳多病偶求欢”,诗人巧妙地借用汲黯的典故,将自己比作怀才不遇、因直谏而被贬的汲黯,生动地展现出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遭遇。“多病”一词,表面上或许指身体的不适,但更重要的是暗示了他内心的郁结和愤懑。而“偶求欢”三个字,又透露出他借酒消愁的无奈,并非是真正的寻欢作乐。
“客袖侵霜与烛盘”这句诗,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客袖侵霜”让我们看到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独自徘徊,衣袖上沾满了霜雪,形象地表现出他客居他乡的凄凉处境。“与烛盘”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在这寂静的夜晚,陪伴他的只有那微弱的烛火。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初冬夜饮的情景,抒发了他仕途不顺的苦闷、客居异地的孤独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愤懑。杜牧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在困境中独自借酒消愁的形象。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
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
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
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
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
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