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过勤政楼》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浏览量:410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过勤政楼》拼音版
guò qín zhèng lóu
[ [ táng cháo ] ]
qiān qiū jiā jiē míng kōng zài , , chéng náng shì       
wéi yǒu tái piān chēng , , nián nián yīn shàng jīn
过勤政楼古诗译文

千秋佳节这个名称空自留存,那承露丝囊也早已不见于世。只有紫色的苔藓最称心意,年年趁着雨水蔓延到那金色的门环上。

过勤政楼古诗注解
  • 千秋佳节: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丞相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天下宴乐,休假三日。
  • 承露丝囊:每年千秋节,玄宗赐群臣承露丝囊。
  • 紫苔: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 金铺:用金做的门环底座,这里指宫门。
过勤政楼创作背景

勤政楼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唐玄宗曾在此楼庆祝自己的生日“千秋节”。然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杜牧经过勤政楼,目睹它的荒凉破败,感慨于世事变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勤政楼古诗赏析

诗的前两句“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名空在”点明千秋佳节徒有虚名,“世已无”则强调承露丝囊这样的节日物品也不复存在,通过对昔日节日的回忆与如今的现实对比,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氛围。后两句“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只有紫苔“称意”,年年借着雨水爬上金铺,以紫苔的肆意生长来反衬勤政楼的冷落、荒凉,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繁华不再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通过今昔对比和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将诗人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过勤政楼知识点

1. 杜牧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俊爽清丽,多有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2. “千秋节”是唐玄宗时期设立的节日,反映了当时的宫廷文化和社会风俗。

3. 诗中运用的对比和拟人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差异,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拟人则能使自然景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过勤政楼讲解

杜牧这首《过勤政楼》,是他路过勤政楼时有感而发之作。诗人先从千秋佳节和承露丝囊入手,回忆起曾经的热闹与繁华,而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过去,只剩下一个空名和消失的物品,这是一种时间上的今昔对比,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沧桑。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紫苔,紫苔本是一种自然景物,但在诗人笔下,它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偏称意”写出了紫苔在这荒凉之地肆意生长的状态,而金铺曾经是宫门的装饰,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如今却被紫苔覆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在描绘眼前的景象,更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惋惜和感慨,也让我们从诗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无常。

作者杜牧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相关作品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

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

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

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自遣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

子规 [一作李白诗,题作《宣城见杜鹃花》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

碧树康庄内,清川巩洛间。

坛分中岳顶,城缭大河湾。

广殿含凉静,深宫积翠闲。

楼齐云漠漠,桥束水潺潺。

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

紫鳞冲晚浪,白鸟背秋山。

月拜西归表,晨趋北向班,鸳鸿随半仗,貔虎护重关。

玉帐才容足,金樽暂解颜。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龙门君夭矫,莺谷我绵蛮。

分薄嵇心懒,哀多庾鬓班。

人惭公幹卧,频送子牟还。

自睹宸居壮,谁忧国步艰。

只应时与醉,因病纵疏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