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鲥鱼》原文
朝代:明朝 作者:何景明浏览量:154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能先。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应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盘敢望传。

《鲥鱼》拼音版
shí
[ [ míng cháo ] ] jǐng míng
yuè shí zhì yàn , , zhī wèi néng xiān       
xiān biàn zhōng dāng , , jiàn shú yīng kāi qǐn miào yàn       
bái fēng chén chí 驿 , , yán tiān bīng xuě jiāng chuán       
yín lín kān lián , , zhù jīn pán gǎn wàng chuán
鲥鱼古诗译文

五月的时候鲥鱼已经运到了燕京,荔枝和卢橘都不能抢在它的前面。皇帝赏赐新鲜的鲥鱼,连宦官们的府邸都能遍及;用新熟的鲥鱼祭祀宗庙,应该会摆开丰盛的筵席。为了运送鲥鱼,驿使们在白天的风尘中快马疾驰;在炎热的夏天,江船上要用冰雪来保鲜。你那银白的鳞片和细小的鱼骨实在让人怜惜,我哪里敢奢望能品尝到盛在玉筷金盘里的鲥鱼呢。

鲥鱼古诗注解
  • 鲥鱼:一种名贵的鱼类,初夏时从大海洄游到长江产卵。
  • :指燕京,今北京。
  • 荔枝卢橘:两种水果,荔枝味甜多汁,卢橘即枇杷。
  • 中珰:宦官。
  • 荐熟:用新熟的谷物或其他时鲜食品祭祀宗庙。
  • 寝庙:帝王宗庙。
  • 驿骑:驿站传递公文的马。
  • 玉箸金盘:形容餐具的精美。
鲥鱼创作背景

明朝时,鲥鱼被列为贡品,为了保证鲥鱼的新鲜,朝廷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诗人何景明看到了这种现象,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鲥鱼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鲥鱼作为贡品被送往京城的情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鲥鱼和荔枝、卢橘,突出了鲥鱼作为贡品的尊贵。中间两联具体描绘了运送鲥鱼的艰辛和耗费,“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生动地展现了为了满足皇室的口腹之欲,人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最后两句则以“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箸金盘敢望传”表达了诗人对鲥鱼的怜惜和对自己无法品尝到这种美味的无奈,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鲥鱼知识点

1. 鲥鱼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名贵经济鱼类,与河豚、刀鱼并称“长江三鲜”。

2. 古代的贡品制度是封建王朝对地方物产的一种掠夺方式,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 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之一,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明代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鲥鱼讲解

这首诗以鲥鱼为线索,展现了一幅封建王朝奢侈生活的画面。诗的开篇点明鲥鱼作为贡品先于荔枝、卢橘到达京城,凸显了它的珍贵。接着描述了鲥鱼被赏赐给宦官和用于祭祀宗庙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其作为贡品的特殊地位。“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这两句通过对运送鲥鱼场景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为了保证鲥鱼的新鲜,人们在炎炎夏日中奔波忙碌,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最后两句诗人以“堪怜汝”表达了对鲥鱼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种奢侈现象的不满。整首诗没有直接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但通过对鲥鱼进贡过程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合理和百姓的苦难。

作者何景明介绍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何景明相关作品

九日同马君卿任宏器登高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诸将入朝(四首)·二

河北诸军尽有名,云中骁骑本轻生。

金装白马翩翩出,不见长安子弟兵。

诸将入朝(四首)·零

少年生长在边城,介胄南征虮虱生。

马上朝来横吹曲,梅花一半是吴声。

诸将入朝(四首)·一

大将龙旗朝帝京,至尊亲遣近臣迎。

侍中独领嫖姚部,战马皆归龙虎营。

诸将入朝(四首)

阙下千官侍凤楼,苑中天子建龙斿。

豹房虎圈先班赏,武帐前边赐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