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
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
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
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
还没读信中的话语,心中的忧愁就已觉得减轻了许多。在灯前打开信笺,看到上面写着家人平安的字样。
高启生活于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不安。他可能因在外漂泊、谋生,与家人分隔两地,对家人的安危十分担忧。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到家书,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这首诗短小精悍,情感真挚。首句“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通过“未读”与“已觉宽”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收到家书时,尚未知晓内容,仅仅是拿到家书这个举动,就已经让他心中的忧愁得到缓解,体现出他对家人的深切牵挂。次句“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描绘了诗人在灯下打开信件,看到“平安”二字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欣慰和安心的情感。全诗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却将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得知家人平安后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启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风格豪放清逸,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这首诗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忧愁,后因看到“平安”而喜悦,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温馨而感人的画面。诗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时刻牵挂着家人。当家书终于到来,那种急切又忐忑的心情,通过诗句跃然纸上。“未读书中语,忧怀已觉宽”,让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拿到信的瞬间,心中的石头就已经落下了一半。而“灯前看封箧,题字有平安”,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丝温暖和安慰。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以及在动荡岁月中人们对家人平安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