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七七”五周年感怀》原文
朝代:近代 作者:陈毅浏览量:309

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

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

《“七七”五周年感怀》拼音版
zhōu nián gǎn huái 怀
[ [ jìn dài ] ] chén
jīn kàng zhàn jiān nán , , lèi lèi xīn fén       
nián xuè fān cāng hǎi , , piàn dān xīn zhào hàn       
guó zhōng rěn jiàn ér huáng , , cháo nèi wéi móu dòu chuī       
jiǔ rèn wéi shān zhēng kuì , , tóng chóu gǎn 亿 mín
“七七”五周年感怀古诗译文

如今正处于抗战艰难的时期,那一座座新坟引发了我的深思。五年来,无数抗日志士的热血洒遍大地,他们的一片赤诚之心映照在汉家的旗帜上。可痛心的是,国内竟有人甘愿做儿皇帝,而朝廷内部有些人却只想着自相残杀。抗战已经接近成功,就像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我们应与亿万人民同仇敌忾,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

“七七”五周年感怀古诗注解
  • 七七:指 1937 年 7 月 7 日的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累累:形容坟墓众多的样子。
  • 碧血:常用来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这里指抗日烈士的鲜血。
  • 沧海:大海,比喻局势的巨大变化。
  • 汉旗:代表中华民族的旗帜。
  • 儿皇:指那些投靠日本侵略者,建立伪政权,甘当傀儡的人。
  • 萁豆炊:出自曹植的“煮豆燃豆萁”,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 九仞为山争一篑: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这里指抗战接近胜利,只差最后一步。
  • 同仇:共同的仇恨,指同仇敌忾。
“七七”五周年感怀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七”事变五周年之际。当时,抗日战争进入到了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同时,国内的投降派和顽固派与日军勾结,制造摩擦,妄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样艰难的形势下,陈毅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抗战局势的深刻思考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七七”五周年感怀古诗赏析

首联“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诗人面对抗战的艰难和无数牺牲的烈士,引发了深沉的思考。颔联“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高度赞扬了抗日将士们的英勇牺牲精神和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们的鲜血改变了局势,他们的忠心映照在民族的旗帜上。颈联“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对国内出现的投降派和顽固派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内部矛盾的痛心疾首。尾联“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以“九仞为山”作比喻,激励人们在抗战接近胜利的关键时刻,不能松懈,要与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抗战烈士的崇敬,又有对投降派的批判,更有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七七”五周年感怀知识点

1.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2. “碧血”典故出自《庄子·外物》,用来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3. “萁豆炊”出自曹植的《七步诗》,常用来比喻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告诫人们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七七”五周年感怀讲解

这首诗是陈毅在抗战艰难时期的有感而发。通过对新坟的描写,引出对抗战烈士的缅怀和对局势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烈士的赞美,也有对投降派和顽固派的谴责,同时展现了诗人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团结抗战的呼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

作者陈毅介绍
陈毅早年(1901--1927)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至县。1916年,15岁的陈毅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他从小不满黑暗腐败的旧社会,追求真理,向往革命。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之下,陈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派人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2年,他在重庆编辑《新蜀报》,同年秋,他进北京
陈毅相关作品

过微山湖

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沁园春 和咏雪词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

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赠同志

二十年来说是非,一生能系几安危?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春蓓蕾。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