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夜捣衣》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贺铸浏览量:153

(古捣练子)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

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夜捣衣》拼音版
dǎo
[ [ sòng cháo ] ] zhù
( ( dǎo liàn ) ) shōu jǐn , , xià yuān , , jìng chuáng zhēn dǎo       
shàng shǎo nián jīn jiàn fǒu ? ? guò guā shí jiàn yàn nán guī
夜捣衣古诗译文

从织机上收下写有书信的锦缎,洗净并拂去捣衣石上的灰尘,在夜里捣洗着征人衣物。那马上的少年如今是否康健?过了瓜熟时节,又见大雁南飞。

夜捣衣古诗注解
  • 锦字:这里指织有文字的锦缎,通常代指书信。
  • 鸳机:织机的美称。
  • 床砧:捣衣石。
  • 马上少年:指远行在外的征人。
  • 瓜时:典出《左传·庄公八年》,指瓜熟之时,后用以代指一年的期限。
夜捣衣创作背景

贺铸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边疆战事不断,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这首词可能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夜捣衣的情景,反映了征人离妇的相思之情。

夜捣衣古诗赏析

这首词以一位女子的视角展开,开篇“收锦字,下鸳机”,描绘出女子从织机上取下书信的情景,暗示了她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净拂床砧夜捣衣”,进一步刻画了女子在夜里捣衣的画面,表现出她的勤劳和对征人的关切。下阕“马上少年今健否”,直接抒发了女子对征人的牵挂,担心他在外的安危。“过瓜时见雁南归”,以景结情,通过大雁南飞的景象,烘托出女子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征人尚未归来。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展现了征人离妇的相思之苦。

夜捣衣知识点

1. 词牌:《古捣练子》是词牌名,本词采用了此词牌进行创作。

2. 用典:“瓜时”运用了典故,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3. 表现手法:本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过瓜时见雁南归”,通过大雁南飞的景象抒发了女子的情感。

夜捣衣讲解

这首词整体围绕着一位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展开。上阕通过女子的动作,如收锦字、下鸳机、捣衣等,塑造出一个勤劳且深情的女子形象。下阕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对征人的牵挂和担忧,以及时光流逝、征人未归的无奈。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征人离妇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能学习到词人运用语言和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技巧。

作者贺铸介绍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相关作品

高邮舟居对雪

天涯晚岁客无欢,拥鼻微吟行路难。

三楚浮程波淼淼,五陵归梦雪漫漫。

兔园授简心犹壮,剡曲拏舟兴久阑。

病骨支离仍禁酒,渔蓑重缉待春寒。

高望道中

积雨涨陂塘,田塍插晚秧。

远山宜薄莫,高燕弄微凉。

马革非吾愿,鱼餐餍此乡。

归期知近在,犹待菊华黄。

飞鸿亭

禅林跨山胁,飞构凿崚嶒。

千里寄双睫,百忧消一登。

斯游属公暇,晓日东南升。

霜野明练甲,云阴垂海鹏。

东州地阳暖,腊月川无冰。

大艑出洪口,突去如骞腾。

趺坐思方寂,桐鱼闻饭僧。

生台饱驯鸽,散上浮图层。

矫首发长啸,清风鼓尘膺。

寥寥紫虚路,鸿雁正凭凌。

仿像中散公,俯手朱丝绳。

粉绘久零落,爽灵呼不应。

顾余识尤寡,况复无才称。

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

二子勿多诮,有心何不能。

风流子·何处最难忘

何处最难忘。

方豪健,放乐五云乡。

彩笔赋诗,禁池芳草,香鞯调马,辇路垂杨。

绮筵上,扇偎歌黛浅,汗浥舞罗香。

兰烛伴归,绣轮同载,闭花别馆,隔水深坊。

零落少年场。

琴心漫流怨,带眼偷长。

无奈占床燕月,侵鬓吴霜。

念北里音尘,鱼封永断。

便桥烟雨,鹤表相望。

好在后庭桃李,应记刘郎。

邯郸郡楼晚望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

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

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

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

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

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

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

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