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小重山令》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姜夔浏览量:115

赋潭州红梅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小重山令》拼音版
xiǎo zhòng shān lìng
[ [ sòng cháo ] ] jiāng kuí
tán zhōu hóng méi rén rào xiāng gāo yuè zhuì shí       
xié héng huā shù xiǎo , , jìn chóu       
chūn yōu shì yǒu shuí zhī ? ? dōng fēng lěng , , xiāng yuǎn qiàn qún guī       
ōu yóu fēi       
yáo lián huā , , mèng       
jiǔ yún yǎo duàn hún       
xiàng xuè , , dōu qìn 绿 jun1 zhī
小重山令古诗译文

人在湘江岸边环绕,月亮正缓缓落下。横斜的梅树枝条瘦小,静静地倒映在饱含忧愁的涟漪中。这一整个春天的清幽韵事,又有谁能知晓呢?东风带着料峭的寒意,那梅花的香气随着远去的茜裙渐渐消散。

沙鸥已经飞走,昔日的游赏胜地也已面目全非。只能遥遥怜惜那娇艳的梅花,在梦境中萦绕不去。九疑山云雾缥缈,令人黯然断魂。那无尽的相思血泪,似乎都沁入了青青的竹枝之中。

小重山令古诗注解
  • 湘皋湘江岸边。
  • 愁漪含愁的水波。
  • 茜裙红色的裙子,代指美人。
  • 可可可爱的样子。
  • 九疑即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传说舜帝葬于此。
  • 绿筠枝绿竹枝。
小重山令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姜夔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游玩时所作。姜夔一生未仕,四处漂泊,其词作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和相思之情。潭州红梅触发了他的情思,使他写下了这首咏物词。当时他可能是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的恋情或感慨自身的境遇,于是借红梅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小重山令古诗赏析

这首《小重山令》是姜夔咏物词中的佳作。词中以红梅自喻,将个人的身世之感、相思之愁融入到对红梅的描写之中。上阕描绘了红梅在湘江边的清幽环境,“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不仅写出了红梅的形态,更赋予了它人的愁绪。“东风冷,香远茜裙归”,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对逝去恋情的怀念。

下阕则笔锋一转,由眼前的红梅联想到昔日的游赏,“鸥去昔游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遥怜花可可,梦依依”,进一步抒发了对红梅的怜惜和思念之情。最后以“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作结,将相思之愁推向极致,想象奇特,意境深远。

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红梅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相思之愁,情感真挚,意境清幽,体现了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

小重山令知识点

1.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词多写个人身世飘零和相思离别之苦,风格清空骚雅,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 《小重山令》,词牌名,又名《小重山》《柳色新》等。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3. 咏物词是宋代词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词人往往借咏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姜夔的咏物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含蓄表达。

4. 九疑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名山,与舜帝的传说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中,九疑山常常象征着思念和愁绪。

小重山令讲解

这首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咏物词中的经典之作。词中红梅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对象,更是词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上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梅在湘江边的夜景。“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斜横花树小,浸愁漪”,将红梅的形态与江水的涟漪相结合,赋予了红梅以人的愁绪。这里的“愁”,既是红梅的愁,也是词人的愁。“一春幽事有谁知?”一句反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东风冷,香远茜裙归”,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对逝去恋情的怀念。东风的寒冷,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红梅的香气渐渐远去,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经消逝。

下阕则由眼前的红梅联想到昔日的游赏。“鸥去昔游非”,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沙鸥已经飞走,昔日的游赏胜地也已面目全非,只剩下词人独自一人面对这凄凉的景象。“遥怜花可可,梦依依”,进一步抒发了对红梅的怜惜和思念之情。词人遥想那娇艳的红梅,在梦境中萦绕不去,可见其对红梅的喜爱和思念之深。“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相思之愁推向极致。九疑山云雾缥缈,令人黯然断魂;那无尽的相思血泪,似乎都沁入了青青的竹枝之中。这里的“绿筠枝”,不仅是对红梅生长环境的描写,更是象征着词人坚贞不渝的爱情和高尚的品格。

整首词以红梅为线索,将个人的身世之感、相思之愁与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姜夔在词中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红梅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也使词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这首词体现了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姜夔介绍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相关作品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青花绿叶上疏篱,别有长条竹尾垂。

老觉淡妆差有味,满身秋露立多时。

坐上和约斋

句入冰轮冷,愁因玉宇开。

可无如此客,犹恨不能杯。

好句长城立,寒鸦结陈来。

箜篌晨这手,拚却断肠回。

醉吟商小品-小品

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湖渭州、历弦薄媚也。

予每念之。

辛亥之夏,予谒杨廷秀丈於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湖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实双声耳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

暮鸦啼处。

梦逐金鞍去。

一点芳心休诉。

琵琶解语。

自题画像

鹤氅如烟羽扇风,赋情芳草绿阴中。

黑头辨了人间事,来看凌霜数点红。

竹友为徐南卿作

发已星星带已宽,徐郎犹自客长安。

家山竹好无由看,谩种庭心一两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