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夜泊咏栖鸿》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陆龟蒙浏览量:170

可怜霜月暂相依,莫向衡阳趁队飞。

同是江南寒夜客,羽毛单薄稻梁微。

《夜泊咏栖鸿》拼音版
yǒng hóng 鸿
[ [ táng cháo ] ] guī méng
lián shuāng yuè zàn xiàng , , xiàng héng yáng chèn duì fēi       
tóng shì jiāng nán hán , , máo dān báo dào liáng wēi
夜泊咏栖鸿古诗译文

霜华月夜中你们相互依偎的样子实在惹人怜惜,就不要急着往衡阳去,加入大雁的队伍一起南飞了。我们都是漂泊在江南寒夜的旅人,羽毛如此单薄,能得到的稻粱也如此稀少。

夜泊咏栖鸿古诗注解
  • 可怜:可爱、令人怜惜。
  • 霜月:霜华月夜,指寒冷的月夜。
  • 衡阳:今属湖南,旧传雁南飞至此而止,遇春而回。
  • 趁队飞:跟着队伍一起飞。
  • 稻粱:稻谷和高粱,泛指食物。
夜泊咏栖鸿创作背景

陆龟蒙生活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在夜泊途中,看到栖息的大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大雁在寒夜中相依为命,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困境中孤独无助的处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的艰难生活。

夜泊咏栖鸿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大雁为描写对象,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首句“可怜霜月暂相依”,描绘了大雁在霜华月夜中相互依偎的情景,“可怜”二字流露出诗人对大雁的怜惜之情。次句“莫向衡阳趁队飞”,是诗人对大雁的劝告,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安慰,暗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后两句“同是江南寒夜客,羽毛单薄稻梁微”,将诗人自己与大雁联系起来,指出彼此都是漂泊在江南寒夜的旅人,都面临着羽毛单薄、食物匮乏的困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夜泊咏栖鸿知识点

1. 陆龟蒙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他的诗歌多以写景咏物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2. 衡阳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常见意象,常用来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或旅途的艰辛。

3. 借物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大雁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夜泊咏栖鸿讲解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大雁身上,以大雁的遭遇来反映自己的处境。诗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痛苦和无奈,而是通过对大雁的怜惜和劝告,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同时,诗中的“同是江南寒夜客”一句,将诗人与大雁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诗人借物抒情的手法,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作者陆龟蒙介绍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陆龟蒙相关作品

闺怨

白袷行人又远游,日斜空上映花楼。

愁丝堕絮相逢著,绊惹春风卒未休。

芙蓉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短歌行

爪牙在身上,陷阱犹可制。

爪牙在胸中,剑戟无所畏。

人言畏猛虎,谁是撩头毙。

只见古来心,奸雄暗相噬。

汉宫词

招灵阁上霓旌绝,柏梁台中珠翠稠。

一身三十六宫夜,露滴玉盘青桂秋。

方响

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

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