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听邻家吹笙》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郎士元浏览量:164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邻家吹笙》拼音版
tīng lín jiā chuī shēng
[ [ táng cháo ] ] láng shì yuán
fèng chuī shēng cǎi xiá , , zhī qiáng wài shì shuí jiā ? ? zhòng mén shēn suǒ xún chù , , yǒu táo qiān shù huā
听邻家吹笙古诗译文

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却疑惑着是否有千树碧桃正盛开。

听邻家吹笙古诗注解
  • 凤吹:指笙声。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好吹箫,嫁与仙人萧史,能作凤鸣。后常用凤吹形容笙箫等乐器的吹奏声。
  • 彩霞:彩色的云霞,这里比喻笙声的美妙、虚幻,如同来自云霞之上。
  • 重门:一道道的门。
  • 碧桃:桃树的一种,花重瓣,可供观赏。这里暗示仙境。
听邻家吹笙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偶然听到邻家传来的笙声,被其美妙所吸引,从而创作了这首诗。它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追求。在唐代,文人雅士之间的音乐交流和欣赏较为普遍,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诞生的。

听邻家吹笙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听笙的感受,营造出一种空灵、美妙的意境。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以“彩霞”比喻笙声,生动地表现出笙声的缥缈、虚幻,仿佛来自天上。第二句“不知墙外是谁家”,则透露出诗人对吹奏者的好奇和寻觅之情。第三句“重门深锁无寻处”,进一步强调了寻找吹奏者的困难,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末句“疑有碧桃千树花”,由笙声联想到仙境中的碧桃千树花,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整首诗虚实结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听邻家吹笙知识点

1. 郎士元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擅长五律。

2. “凤吹”这一典故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美妙的音乐。

3.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将笙声比作彩霞,由笙声联想到碧桃千树花,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听邻家吹笙讲解

这首《听邻家吹笙》短小精悍却韵味十足。诗人以听笙这一日常小事为切入点,却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从写作手法上看,诗的前两句是实写,描绘了诗人听到笙声时的直观感受和对吹奏者的好奇。后两句则是虚写,通过想象构建出一个美丽的仙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对美妙笙声的赞美和对未知吹奏者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古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细腻感知和独特表达。

作者郎士元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郎士元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 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 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郎士元相关作品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一作刘长卿诗,一作皇甫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度日白云深。

欲问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一作送别钱起,又作送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

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登无锡北楼(一作皇甫冉诗)

秋兴因危堞,归心过远山。

风霜征雁早,江海旅人还。

驿树寒仍密,渔舟晚更闲。

仲宣何所赋,只欲滞柴关。

留卢秦卿(一作司空曙诗)

知有前期在,欢如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古淳风。

琴曲歌辞·湘夫人

娥眉对湘水,遥哭苍梧间。

万乘既已殁,孤舟谁忍还。

至今楚山上,犹有泪痕斑。

南有涔阳路,渺渺多新愁。

昔神降回时,风波江上秋。

彩云忽无处,碧水空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