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⑴盘石:即磐石,扁平的磨盘状大岩石。
⑵可怜:可爱,可喜。临:一作“邻”。
⑶拂:一作“梢”。
⑷解意:领会心意。
⑸何因:什么缘故,为什么。一作“因何”。
可喜磐石临着泉水,又有垂杨拂过酒杯。
如果说春风不解人意,为什么它又把落花吹来?
王维在人生后期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此诗当为王维后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份未得确证。
这首诗流淌着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尤其是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落花,似通人意,杨柳拂杯,春风送花,各尽其能,纷纷为诗人的逸乐助兴。自然景物的灵动和谐,使诗意变得活跃跳动,闪现着智性的光辉。
此诗首句扣题写起,“盘石”二字点题,而“盘石临泉水”点明这块石头的特殊之处、可爱之处。第二句承接盘石写下,石畔复有垂杨。坐在石上,临水饮酒,垂杨吹拂,情趣十足。从“可怜”二字,就透露出诗人对盘石临泉、垂杨拂杯这种境界是十分喜爱的。这两句写得情景交融,自然景象与作者的情感浑然一体。
末尾两句承接“垂杨拂酒杯”写来,写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以问答和猜测的语气抒情遣意,耐人咀嚼回味。泉水激石,垂杨拂杯,春风送花,都在无意之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自然万物生灭变换,各随其宜,各得其所,是生动形象的禅理论。诗歌句意层层递进地写出了盘石的“可怜”,写出了游人在盘石边饮酒的情趣,诗意跌宕自然。
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磐石如席,春风习习,花片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之畔,这是美丽的春归图。绿杨飘拂,高举酒杯,临泉吟诗,这是高雅的情趣。人们都怨春风无情吹落春花带走春天,而王维却说春风有意送落花,想留住春光,似解人恋春之意。这就使诗歌又有了一种新颖的理趣。诗人把这美丽的图画和高雅的情趣,熔铸在一个画面上。情景上,令人为之神往;技巧上,令人为之叫绝。特别是结尾两语,似浮泛,实空临,使人徐徐得到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享受。
这首诗描写了在柳拂花飘之时,诗人临泉畅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清净无为、悠闲自得,陶醉在山水中的超凡脱俗的隐逸思想。同时,又非常巧妙含蓄地抒发了他不耐寂寞的心理状态。王维虽然深受佛老思想的影响,有比较严重的出世思想,然而他并没有脱尽凡骨俗胎。他在半官半隐的生活中,留连幽静的自然景象,只不过是他不满现实,从大自然中寻求解脱罢了。就以这首《戏题盘石》而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及其流露出来的不平静和有所期待的感情,就明显地表现出他并没有完全超尘拔俗、彻底隐居。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迭荡野兴甚浓。
明代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景物会心处在乎无意相遭,类如此。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若道”“何因”四字妙。唐孟庄四语俱适。
清代朱宝莹《诗式》:首句就题起,“盘石”二字亦已点清,而“盘石临泉水”故觉可怜。二句承盘石写,言石畔复有垂扬。坐石上,临水边,酌酒举杯,而垂杨复来拂之,此境大可玩,要从开首“可怜”二字贯下。三句转变,此为虚接,言人坐石上举杯,垂杨可以来拂之,只是春风吹来,似解人意而为人增趣者。而句法反跌,作开笔,紧呼下意,谓不是春风解意,何以又吹送落花于石上举杯时耶?两句开与合相关,下句如顺流之舟矣。以落花显出垂杨,以拂杯显出临水,以春风解意显出盘石可怜,各尽妙境。(品)自然。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
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
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
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
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
旷然销人忧。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