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庭院中没有人,只有秋月明亮。夜里的霜即将落下,空气已经先有了清寒之气。梧桐真的不甘心就此衰落凋零,几片叶子还迎着秋风飒飒作响。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张耒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被贬期间,于秋夜独坐时有感而发所作。在清冷的秋夜中,诗人借景抒情,抒发内心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秋夜图,“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梧桐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真不甘”“迎风尚有声”,生动地表现出梧桐不愿轻易屈服于衰败的顽强精神。诗人借梧桐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不屈不挠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诗运用了环境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环境描写如“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渲染了氛围;拟人手法如“梧桐真不甘衰谢”,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此外,张耒是北宋诗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感受。
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夜坐》。首先看前两句,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冷的秋夜场景,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的寂静和寒冷。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写景,更是为了烘托诗人内心的情感。再看后两句,诗人把梧桐当作人来写,它不甘心衰落,即使只有几片叶子,也迎着秋风发出声响。这其实是诗人在借梧桐表达自己的心境。张耒一生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就像这梧桐一样,不屈不挠。所以,我们在理解这首诗的时候,要体会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自我的精神。
积水多疾风,三日阻我舟。
天寒波涛恶,岸窟腾龙虬。
五更船篷鸣,冷风入衾裯。
平明诸山雪,烂漫铺琳球。
篙工笑相顾,拍拍我船头。
水魄小孤神,雾鬓横星眸。
仓卒祷即应,知我厌滞留。
稍晴景物好,柳色含新柔。
春风我故旧,迎我入东州。
楚巫醉兮君不留,春风起兮木兰舟。
弭余楫兮饮君酒,君既不顾兮驾龙以出游。
凌九江兮勒沧海,万龙舞兮百灵会。
君孔乐兮我思君,望君故居兮其上片云。
水沦沦兮石碌碌,空祠草长兮风雨入君屋。
山中春兮鸟鸣悲,明月皎皎兮中夜来。
院静步柏影,庭虚闻塔铃。
连龛香惨淡,古榜金青荧。
山背负华殿,淮身朝广庭。
旛花龙护法,梁栋神扶倾。
缅怀开山人,天眼照废兴。
一庵檀施集,百堵神鬼惊。
支祁万古穴,石老深潭清。
坐令金仙力,镇此水府灵。
我来望春野,高阁近青冥。
白发老比丘,俯偻困逢迎。
岂无世外人,燕坐守无名。
重堂百僧会,合有菩萨行。
平生一鉢意,长岁百虑更。
狂逃不知返,胜地念浮生。
木枭枭兮苍山巅,回洑重深兮其下九渊。
东风歌兮春水舞,庭肃肃兮神来下。
神来下兮翠帷举,谷冥冥兮春山雨。
雨三休兮神三燕,游云高兮见极蒲,安我舟楫兮君不怒。
水滨之人兮苦思君,菖蒲生兮杨柳春。
解君旗兮醉君御,聊乐一日兮莫予弃。
飘然乘兴游,殽酒笑俗具。
僧居致野饭,草草亦有趣。
山僧惯迎客,煮茗新泉注。
岩花得春迟,晚秀见红素。
萧萧野市井,人物自来去。
溪光送孤舟,石色照素树。
题名扫高壁,岁月记所遇。
书罢迹已陈,出门犹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