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柳絮》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薛涛浏览量:223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柳絮》拼音版
liǔ
[ [ táng cháo ] ] xuē tāo
èr yuè yáng huā qīng wēi , , chūn fēng yáo dàng rén       
jiā běn shì qíng , , xiàng nán fēi yòu běi fēi
柳絮古诗译文

二月里的柳絮十分轻盈且细小,在春风的吹拂下摇荡着,还时不时地沾惹到人的衣裳上。它本就是没有情感的事物,一直随意地向南飞又向北飞。

柳絮古诗注解
  • 杨花:指柳絮。
  • 轻复微:形容柳絮又轻又小。
  • 摇荡:飘动、晃动。
  • 惹人衣:沾惹到人的衣服上。
  • 无情物:没有情感的东西。
  • 一向:一直、向来。
柳絮创作背景

薛涛生活于唐朝,她身世坎坷,历经诸多波折。此诗或许是她在某个春日看到柳絮随风飘荡的情景,有感而发创作的。柳絮的飘荡不定,可能象征着她自身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

柳絮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柳絮的描写,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前两句描绘了柳絮在春风中轻飘摇曳、沾惹行人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柳絮的轻盈与活泼。后两句笔锋一转,指出柳絮是“无情物”,随意地南北飘飞,暗喻了一些人或事的无常与不可捉摸。诗人借柳絮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感慨,或许也表达了对世间那些没有情感、随意行事之人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柳絮知识点

1.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或哲理。

2. 薛涛是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

柳絮讲解

同学们,我们来学习这首《柳絮》。首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二月里轻盈的柳絮在春风中翩翩起舞,还会碰到我们的衣服。这是对柳絮外在形态的描写。而后面两句,诗人赋予了柳絮“无情物”的特点,它想往哪飞就往哪飞,没有规律。其实啊,诗人在这里是借柳絮来说自己的感受,她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这柳絮一样,没有一个稳定的依靠,漂泊不定。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要学会从这些看似简单的描写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者薛涛介绍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相关作品

猎蕙微风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

萤在荒芜月在天,萤飞岂到月轮边。

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

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一作陈情上韦令公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

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

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

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