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菩萨蛮》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李清照浏览量:117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拼音版
mán
[ [ sòng cháo ] ] qīng zhào
fēng róu báo chūn yóu zǎo       
jiá shān zhà zhe xīn qíng hǎo       
shuì jiào wēi hán       
méi huā bìn shàng cán       
xiāng chù shì       
wàng le chú fēi zuì       
shěn shuǐ shí shāo       
xiāng xiāo jiǔ wèi xiāo
赏析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作者李清照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相关作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深红 一作:轻)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阑 通:栏)

长寿乐·微寒应候[2]

微寒应候[2],望日边,六叶阶蓂[3]初秀。

爱景[4]欲挂扶桑,漏残银箭[5],杓回摇斗[6]。

庆高闳[7]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8]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9]玉酎[10]。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