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卜算子》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杜安世浏览量:164

尊前一曲歌。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

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卜算子》拼音版
bo suàn
[ [ sòng cháo ] ] ān shì
zūn qián       
qiān zhòng , , cái shí lèi liú , , hèn yīng gèng duō lèi       
shì wèn yuán shì       
chī zuì       
qíng duō rěn wén , , chéng qiáo cuì
赏析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作者杜安世介绍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杜安世相关作品

端正好·一

野禽林栖啾唧语。

闲庭院、残阳将暮。

兰堂静悄珠帘窣。

想玉人、归何处。

喜鹊几回薄无据。

愁都在、双眉头聚。

凄凉方感孤鸳侣。

对夜永、成愁绪。

端正好·零

栏菊愁烟沾秋露。

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

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

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

特寄传、知何处。

更漏子·雪肌轻

雪肌轻,花脸薄。

愁困不忄欠梳掠。

眉翠袅,眼波长。

偎人言语香。

看难厌,怜不足。

苦恨别离何速。

珠树远,彩鸾孤。

今生重见无。

更漏子·镂金环

镂金环,连玉珥。

颗颗蚌蛤相缀。

偎粉面,映莲腮。

露浓花正开。

冷光凝,员影重。

几度偷期摇动。

山枕上,恐人知。

摘嫌纤手迟。

更漏子·脸如花

脸如花,花不笑。

双脸胜花能笑。

肌似玉,玉非温。

肌温胜玉温。

既相逢,情不重。

何似当初休共。

情既重,却分飞。

争如不见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