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九日感赋》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秋瑾浏览量:166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九日感赋》拼音版
jiǔ gǎn
[ [ qīng cháo ] ] qiū jǐn
bǎi jié chóu cháng kāi , , shēng chóu chàng xiāng lái       
qīn táng shàng zhū chū chā , , mèi chuāng qián zhà cái       
duì nán féng yuán liàng jiǔ , , dēng lóu kuì zhòng xuān cái       
liáng shí jiā jiē chéng , , jiù huān chǎng bàn shì tái
赏析
  《九日感赋》是作者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而作。秋瑾远嫁他乡,离开了亲人,在佳节之时,心情格外地苦闷。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她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她对菊遣闷饮酒;她登楼远望故居。但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怀念当初的欢乐生活,而愁肠“郁不开”了。诗反映了秋瑾初嫁后思乡的心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这一回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异乡。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注释①九日:夏历九月九日是赏菊、登高节。②百结:形容疙瘩很多。郁,阴郁。 ③茱初插:刚刚插上茱萸。 ④句乍裁:刚刚锤炼好诗句。 ⑤元亮:晋陶渊明字元亮,常对菊饮酒。⑥登楼:登高楼赋诗。《诗经·定之方中》,《毛传》说:“升高能赋”。《韩诗外传》上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仲宣,东汉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生于公元177年(汉灵帝熹平6年),死于公元217年(汉献帝建安22年),“建安七子”之一。他出身大官僚家庭,年轻就很有名。因为长安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后归曹操。王粲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赋中抒写了作者久困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情绪。仲宣才,即指如王粲一样的才能。 ⑦良时:美好时光。

作者秋瑾介绍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l(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
秋瑾相关作品

菩萨蛮 寄女伴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翠楼怨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

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

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

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

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

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

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

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

七绝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