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夏城坐雨》原文
朝代:明朝 作者:李梦阳浏览量:139

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

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

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

朝庭遣使吾何补,白面渐非济世才。

《夏城坐雨》拼音版
xià chéng zuò
[ [ míng cháo ] ] mèng yáng
wài chéng zhěn cǎo lái , , jué biān fēng sòng chóu lái       
qiū chuān 穿 qiàn bīng duō , , shí yuè shāo huāng jiāng wèi huí       
wǎng shì kōng yuán hào , , zhuàng xīn shàng líng tái       
cháo tíng qiǎn shǐ 使 , , bái miàn jiàn fēi shì cái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乾隆银川小志》《朔方道志》均收录此诗)。夏城,此指晋时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时的都城统万城(在今陕西靖边县北)。②河外孤城:此指夏城(统万城)。《万历朔方新志》作“河北孤城”。③绝边:极远的边地。④一秋:整个秋天。穿堑:穿越护城河和壕沟。⑤烧荒:古代北方守边将士,秋日纵火烧野草,使入侵骑兵缺乏水草,无从取得给养。⑥“元昊”句:元昊于1038年称帝后,曾对宋多次进行战争。1048年元昊死,作者感慨往事空悠悠。⑦李陵台:李陵,名将李广之孙。汉武帝时任骑都尉。天汉二年,率兵五千人击匈奴,战败投降。李陵台,指李陵的墓。宋代姜夔诗《李陵台》:“李陵归不得,高筑望乡台。长安一万里,鸿雁隔年回。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明陈恭尹《明妃怨》诗:“生死归殊俗,君王命妾来。莫令青冢草,生近李陵台。”⑧“朝廷”句:意思是说,朝廷派我前来,但我是无补于事的。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⑨白面:白面书生,诗人自称。惭:羞愧。济世才:匡世救民的人才。
作者李梦阳介绍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李梦阳相关作品

九日南陵送橙菊

朱门美菊采先芳,玉圃新橙摘早霜。

传送满盘真斗色,分看随手各矜香。

深怜便合移樽酹,暂贮应须得蟹尝。

独醉秋堂卧风物,一年晴雨任重阳。

解酋行

都昌县南乾沙上,射雁者谁三五群。

毡帽红裘黄战裙,云是解酋官达军。

沙下北风吹舰旗,边军观喜家军悲。

朝廷日夜望俘至,雪冻酋船犹住兹。

县官逃走驿官啼,要钱勒酒仍要鸡。

姚源遗孽尚反覆,尔曹不得夸辽西。

自南昌往广信述怀

朝离傍罗浦,东至龙潭宿。

戢枻候明发,独寤守空曲。

宵昼有常理,欲往不获速。

多虑良搅眠,强置复攒触。

起立万动寂,湍响应鸣谷。

惊风临岸激,高月散春木。

絮云吐岑岫,玉绳低以属。

慨哉复奚道,徘徊至天旭。

自关西回展外舅大夫之墓用前韵

遥阡无计扫春莱,絮酒何因到夜台。

西客两年和泪到,北风千里共愁来。

田园树大身先葬,书画楼成昼不开。

殁后外孙今五尺,百年遗恨使人哀。

胡马来再赠陈子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

传闻清水不复守,游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

从来贵德不贵险,英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不睹将军报平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