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春寒》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陈与义浏览量:144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拼音版
chūn hán
[ [ sòng cháo ] ] chén
èr yuè líng fēng , , chūn hán wèi le qiè yuán gōng       
hǎi táng yān zhī , , méng méng zhō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释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作者陈与义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绍兴年间,历任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传。长于诗,创简斋体。方回认为与义继黄庭坚、陈师道之后,并为江西派之三宗。有《简斋集》十卷,《无往词》一卷。
陈与义相关作品

风雨

风雨破秋夕,梧叶窗前惊。

不愁黄落近,满意作秋声。

客子无定力,梦中波撼城。

觉来俱不见,微月照残更。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海内无坚壘,天涯有近亲。

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

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过君山不获登览

我梦君山好,万里来南州。

青眉横玉镜,色照城中楼。

胜日空倚眺,经年未成游。

今朝过山下,贼急不敢留。

嵌空浪吞吐,荟蔚风飕飗。

龙吟杂虎啸,九夏含三秋。

了与遥赏异,况乃行岩幽。

蚍蜉何当扫,延伫回我舟。

掷去九节筇,褰裳走林丘。

会逢湘君降,翠气衣上浮。

山椒望苍梧,寄恨舒冥搜。

赴陈留二首·零

马上摩挲眼,出门光景新。

雅鸣半陂雪,路转一林春。

旧岁有三日,全家无十人。

平生鹦鹉盏,今夕最关身。

赴陈留二首

草草一梦阑,行止本难期。

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

自看鞭袖影,旷野日落迟。

柳林行不尽,想来见春时。

点点羊散村,阵阵鸿投陂。

城中那有此,触处皆新诗。

举手谢路人,醉语勿瑕疵。

我行有官事,去作三年痴。

遥闻避谷仙,阅世河水湄。

时从玩木影,政尔不忧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