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传言玉女》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汪元量浏览量:170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传言玉女》拼音版
chuán yán
[ [ sòng cháo ] ] wāng yuán liàng
piàn fēng liú , , jīn shuí tóng       
yuè tái huā guǎn , , kǎi chén āi       
háo huá dàng jìn , , zhī yǒu qīng shān luò       
qián táng jiù , , cháo shēng cháo luò       
wàn diǎn dēng guāng , , xiū zhào diàn       
méi xiāo shòu , , hèn dōng huáng mìng báo       
zhāo jun1 lèi liú , , shǒu niǎn xián suǒ       
chóu liáo , , huà lóu āi jiǎo
简析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眼前依然一派繁华景象,但跟谁一起分享呢?元兵指日南下,大兵压境,人心惶惶,苦中作乐,苦何以堪?“月台”二句,描述在月光下,花丛中,台馆依旧林立,但已弥漫敌骑的漫漫的尘埃。“豪华”二句,谓昔日繁华尽逝,只有青山如旧。“钱塘”两句,谓钱塘江潮涨潮落仍象从前,似怨江潮无情,不解人间兴衰,

  “万点灯光”,几句,笔锋一转,由室外之景转写室内。分别从灯光、玉梅、昭君三层落笔。元宵节又称灯节,往日火树银花,灯光锦簇。“羞”字用得好,谓“灯光”也以神州陆沉而权贵们仍沉溺歌舞为羞。“灯光”反衬亡国人的视角和心境。感觉“羞”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作为观照者的词人自己。珠光宝气与万点灯火交相辉映,愈丽愈“羞”,良辰美景,风光不在。

  “玉梅”两句,梅花凋残,春光不久。暗寓宋朝后妃当此国运将终之时,命运坎坷,怨恨至极。“昭君”两句,应当系喻指宫嫔。从后妃(玉梅)到宫嫔(昭君),都有末日将至之感。

  “离愁卿寄,画楼哀角”则总括后妃、宫嫔,也包括作者自己。腹有满腔离宫之愁,只能寄托在戍楼传来的号角声中以“画”修饰戍楼,用华辞反衬;以“哀”形容角声,相反相成。幽咽角声,恰如为宋王朝奏起了挽歌。元宵佳节而以“哀角”作结,是伤心人的心声。

注释
1. 豪华:指元宵节的繁华已逝喻指宋朝昔日的整个太平景象已荡然无存2. 东皇:指春神。3. 弦索:指乐器上的弦,泛指弦乐器,这里即指琵琶。
传言玉女创作背景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是南宋词人汪元量的词作。词从元宵节的今昔对比,从中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伤感之情。
1235年,蒙古南侵。1275年,元军三路逼近临安。次年二月,宋朝投降。帝后被北迁元都。汪元量时值为宫廷乐师,也同时随行。这首词作为元兵临于城下之时,在其词中也可以看出有一种大厦将倾前夕的危机感。

作者汪元量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相关作品

九月九日堂红叶二首

天平山木似花开,青女裁成锦绣堆。

暂借秋光作春色,白衣解遣麴生来。

九月九日堂红叶二首·零

凤凰山上少人家,红叶漫山映落霞。

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

九日次周义山

杜陵清瘦不禁寒,白发萧萧强笑欢。

阶下决明难独立,庭前甘菊好谁看。

一钱留得囊羞涩,九日沽来酒带酸。

却忆大明朝谒罢,紫萸擎出赐千官。

徐州

白杨猎猎起悲风,满目黄埃涨太空。

野壁山墙彭祖宅,塺花粪草项王宫。

古今尽付三杯外,豪杰同归一梦中。

更上层楼见城郭,乱鸦古木夕阳红。

读文山诗藁

一朝禽瘴海,孤影落穷荒。

恨极心难雪,愁浓鬓易霜。

燕荆歌易水,苏李泣可梁。

读到难难际,梅花铁石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