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水调歌头》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32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

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水调歌头》拼音版
shuǐ diào tóu
[ [ sòng cháo ] ] xīn
jiǔ dào , , hǎo jǐng wéi jun1 liú       
西 lóu zhe yín shǎng , , wèn gèng chóu       
huàn tiān míng yuè , , zhào mǎn huái 怀 bīng xuě , , hào dàng bǎi chuān liú       
jīng yǐn wèi tūn hǎi , , jiàn héng qiū       
guāng       
tiān jiǒng , , huá yōu       
zhōng zhōu hèn , , zhī jīn rén chóu       
shuí niàn yīng xióng lǎo , , dào gōng míng zuì ěr , , jué shàng yōu yōu       
shì fèi fèn shuō , , lái qiě tóu
注释

①马叔度稼轩友人,生平不详。月波楼宋时有两个月波楼,一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在嘉禾今福建建阳。不知词人所游何处。秋夜登楼赏月有感。起四句点题,景为人留,人为景醉。唤起明月皎皎,映衬自家冰雪心怀;鲸饮吞海,自是豪气逼人。“中州”两句,一篇主旨,思绪由壮而悲。结拍归到来日扶头,与上文“鲸饮”遥应。然经一番转折跌宕,情境已有天渊之别。豪壮正与悲愤鲜明对照。②客子、君皆指友人马叔度。③“西楼”两句谓一心吟赏风月,休管时间早晚。西楼指月波楼。着意有意,专心。吟赏吟诗赏景。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④“唤起”三句言明月皎皎,照见我辈冰雪般纯洁的肝胆,和百川奔涌似的浩荡胸怀。南宋初年爱国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词“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⑤“鲸饮”两句言豪饮尚未尽兴,剑气已横贯秋空。鲸饮吞海如长鲸吞海似地狂饮。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剑气指剑光,古人谓宝剑能于深夜发出光芒,直冲云霄。参见前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注③。此喻志在建国立业的豪迈之气。⑥“野光”三句大地月光动浮,天空高远,景物清幽。天宇天空。迥jiǒng高远。物华泛指美好景物。⑦“中州”两句谓中原沦陷,今夜正不知有多少爱国志士吞愁饮恨。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⑧“谁念”三句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谁念志士年岁渐老,而复国功业犹迟迟未就。不道不料。蕞zuì最尔微小貌。决策指北伐大计。⑨“此事”两句谓此事一时难以说清,惟有继续饮酒消愁。扶头即扶头酒,一种最易醉人的酒。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赵长卿鹧鸪天词“睡觉扶头听晓钟。”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水调歌头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的作年,有不同的说法。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认为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当时辛弃疾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依据是词中所写月波楼外的景象,与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描绘的黄州月波楼相合,同时辛弃疾任湖北安抚使时往来黄州非常方便。王兆鹏《辛弃疾词选》则认为此词为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辛弃疾在京口知镇江府时所作,词中所写月波楼为嘉兴月波楼,理由是淳熙四年辛弃疾只有三十八岁,与词中“谁念英雄老矣”的年龄身份和心境不符,反倒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同一口吻,同一心境,应是同时所作;“决策尚悠悠”当指韩侂胄决策北伐之事,而他定议北伐是在嘉泰四年春,词中谓“剑气横秋”,辛弃疾于嘉泰四年春天到京口任镇江知府,次年六月即遭弹劾落职,故此词只能作于嘉泰四年秋天。辛弃疾与友人马叔度同游月波楼,马叔度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辛弃疾和马词原韵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鉴赏

  在秋夜清幽高朗的月色下,词人与友人马叔度一起,登上久未登览的月波楼对饮观景。他们沐浴在遍地浮动的月光下,觉得胸胆开张,豪情满怀;但一想到恢复之事犹遥遥无期,便不禁把一腔豪情转化为悲愤了。
  上片写景中情,以观景领起抒怀,着重体现词人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开头四句正面叙说游月波楼一事,直接点题。其首句写游楼,先以“久不到”作一反衬,再以“为君留”的好景,表明乘兴而来的雅兴。月波楼既然把好景特意留下来给他们欣赏,他们自然也要为这好景尽情酣饮了。接着专写人的着意欣赏,乐而忘返,而不顾夜色已深。这前四句,起得虽然平正,但其中自有小曲折,它把词人登楼待月时兴高采烈的心情刻画了出来。
  “唤起一天明月”以下三句,写明月满天的美景,出以词人唤起秋月升天的句子,使狂放飘逸的神采立见。“一天明月”,气象万千,把明月皎皎的光色,用一个平常的词“一天”渲染无余。而他之所以要“唤起一天明月”,是因为正要它照见自己的清澈磊落如冰雪、宽广浩荡如百川的奇伟胸怀。天上月与胸间情互相映发,壮伟豪迈,不同凡俗。“鲸饮未吞海”两句转写自己的动态形象,写他们狂饮欲如长鲸吞海,舞剑划出的寒光在秋月下闪耀。词人以“未吞海”,和“已横秋”加以对照,一退一进之间,尤显出“剑气”——志在报国的豪杰之气的不凡。同时在继续夸写其情的豪酣中,已经经络暗转,为下文抒愤伏下了笔墨。
  下片开头再次描绘夜月下景物的清美,从细处补足上片的空白,使月波楼夜景具有更细腻的风味。野外月色如水雾浮动氤氲一片,仰望清朗的高天,愈觉其迥远,俯察大地,好景在夜的背景下安宁幽邃。写景非常静谧,把秋夜的天地描写得很有特色,情势上则由上片的豪迈转入沉思的格调。这立体的江南好景,不禁使怀抱国家之恨的词人想起了沦陷的土地。于是他接写道,“不知今夜几人愁?”这一疑问,问出了词人的痛心和担忧,是全篇的“意眼”所在。特别是其中“几人”下得含蓄,余味无穷。“几人”可以表示怀有中州遗恨的人很多,这是一个全民族感知的巨大痛苦;也可以表示怀有此恨的人已经非常稀少了,民族的遗恨在统治者一误再误、一延再延的“韬略”消解下,已经所剩无几了。而无论是极言其多,还是感慨其少,词人内心的忧愤悲凉之情,都宛然可见。
  “谁念英雄老矣”以下三句全是自我悲叹。词人以“谁念”的反问,表示并无人念及其可以杀敌报国的时间已经不丰裕,又以“不道”作一反衬,以增进对于朝廷决策错误的痛心之情。他以“不道功名蕞尔”两句表明,没想到对于自己来说,本来唾手可得的小小功名,如今在朝廷北伐决策遥遥无期的态度压制下,竟这样难以取得。无一语责备,而责备的口气宛然;无一语写悲愤,而悲愤的情态也宛然,确是抒情的“火山口”。最后他强行熄灭心中的火焰,以借酒浇愁的描写,表明自己心中的积愤积痛实在太深,不喝到扶头无以驱逐痛苦。这里虽然在饮酒一事上遥应开篇,但词情经过几番转折跌宕,已经与开篇处有天壤之别——他的峥嵘豪迈的感情,已经被中原难复、英雄老去的痛苦,搓洗成了惨淡的悲愤。
  全词在艺术风格上,兼有纵横驰骋和曲折跌宕的美感,显示出稼轩词的主导风格。在艺术上,不借典故抒情,词面明白易晓,但内蕴却依旧含蓄深沉,很耐寻味。

名家点评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扬忠《稼轩词百首译析》:这首词一气贯注,如大河奔流,滔滔莽莽,很有气象。它在艺术表现上不以含蓄蕴藉取胜,而以纵横驰骋见长。但它又不是一味驰骋,流入滑易叫嚣的邪道,而是以沉挚厚重的风骨为基础的,因此能使其浓郁迸发的感情激动人心。此词虽非辛词的名篇,却较好地体现了他的主导风格。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辛弃疾词选》:浩荡百川、鲸饮吞海、剑气横秋、天宇迥、英雄老等,富有英雄色彩的意象,最能体现英雄辛弃疾雄奇的风格。词情跌宕起伏,意象雄浑,词境阔大,是“稼轩风”的典型体现。

作者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相关作品

醉翁操·长松

长松。

之风。

如公。

肯余从。

山中。

人心与吾兮谁问。

湛湛千里之江。

上有枫。

噫,送子东。

望君之门兮九重。

女无悦己,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

昔与游兮皆童。

我独穷兮今翁。

一鱼兮一龙。

劳心兮忡忡。

噫,命与时逢。

子取之食兮万锺。

醉太平 春晚

态浓意远。

眉颦笑浅。

薄罗衣窄絮风软。

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

红香径里榆钱满。

欲上秋千又惊懒。

且归休怕晚。

醉书其壁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最高楼·西园买

西园买,谁载万金归。

多病胜游稀。

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

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

看黄底、御袍元自贵。

看红底、状元新得意。

如斗大,只花痴。

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

但纷纷,蜂蝶乱,送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