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夜游宫》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76

人去西楼雁杳。

叙别梦、扬州一觉。

云澹星疏楚山晓。

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

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夜游宫》拼音版
yóu gōng
[ [ sòng cháo ] ] wén yīng
rén 西 lóu yàn yǎo       
bié mèng yáng zhōu jiào       
yún dàn xīng shū chǔ shān xiǎo       
tīng , , qiáo , , huà wèi le       
wài qióng shēng zǎo       
zhī jiù shuāng duō shǎo       
shuō xiāo niáng wèi zhī dào       
xiàng zhǎng ān , , duì qiū dēng , , rén lǎ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注释⑴霜丝:指白发。⑵萧娘:女子泛称。⑶几:多么,感叹副词。

赏析
  这首词是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杭州姬妾。上片写梦中所见,叙别离而托之于梦境,虚处实写,颇有情致。首三句借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写人去雁杳,是从别后写起,然后再补写别时情景:男女二人伫立河桥,执手话别,依依难舍。下片写离别后叹衰老而寄相思,词调清苦。“云淡星疏”四句,结构上有倒装。“听啼乌”三字本来应在最后,但用者将其放在中间,不仅公是用韵的需要,而且可以加重埋怨、遗憾的语气,也使句法变化生动,词意曲折,增加了趣味性。全词中情景兼融,韵致清雅。陈洵《海绡说词》云:楚山梦境,长安京师,是运典,扬州则旧游之地,是赋事;此时觉翁身在临安也。词则沉朴浑厚,直是清真后身。
夜游宫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吴文英秋梦怀人之作,从“向长安”可知,词人所怀念的人是吴中被遣去的姬妾。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梦窗在苏州曾纳一妾,后遭遣去。在杭州亦纳一妾,后则亡殁。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这首词即是该时期的作品。

夜游宫鉴赏

此词是记梦怀人之作。上片写梦中所见,虚处实写,颇有情致。下片写梦后的相思,词清调苦。
  上片开头三句所写是梦境,并点出梦中叙别,因此可以理解为是过去情景的再现,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前三句说伊人离开后杳无音讯,想和她一叙心中思念之情也不能,只能在梦里才能见到她。“扬州一觉”,暗示与十年欢爱永诀。“叙别梦”三字既承接上面的回忆,又统领下面对现实情况的描写。遥想当年,词人与伊人情深意切,却西楼永诀,十年后想起来心中难免生起重重悲伤。梦境本来就令人哀伤,而在梦中叙梦,更是悲上加悲,悲伤至极。“云澹”四句具体描写梦中的情景。他与伊人仍然是在西楼相会,当时是云淡星稀的楚山拂晓,他们在河桥边相依相偎,说不尽的情,道不尽的爱。话还没有说完,乌鸦就声声哀鸣,催促他们离开,于是他们伫立在河桥上,依依不舍,执手相看泪眼,久久不肯分开。
  下片写梦醒后的离愁,缠绵悱恻,真挚感人。前三句写醒后听见屋外下着潇潇的秋雨,其中还夹杂着蟋蟀的哀鸣。这里,词人把蟋蟀的叫声比喻成织布机的穿梭声,将自己绵绵的情思巧妙地表现出来。可是这种哀愁却找不到人来倾诉。“萧娘”是词人远在杭州的姬妾,他借蟋蟀的哀鸣把自己的心声转告给姬妾。他们远隔千里,至于词人到底生出了多少霜发,她当然不可能知道了。这是词人的想象,是不真实的。最后“向长安”三句,写词人遥望着姬妾所在的杭州,独自对着昏暗的秋灯,黯然伤神,点明自己思念的对象便是杭州姬妾。下片着重写自己的孤独和希望渲泄的渴求,大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感慨。
  此词以衰老的忧愁作结,将词人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词的特色之所在。

名家点评

  近代文学家陈洵《海绡说词》:“沉朴浑厚,直是清真(周邦彦)后身。” [3] “比兴常例,浅人不察。则谓觉翁晦耳。”

作者吴文英介绍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相关作品

高阳台·风袅垂杨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

风月襟怀,挥毫倚马成章。

仙都观里桃千树,映麹尘、十里荷塘。

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

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

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

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

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高阳台·淝水秋寒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

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

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榼。

芳洲酒社词场。

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

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

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高阳台 过种山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无情,岩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

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

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高阳台 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敧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高阳台 落梅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