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伐柯》原文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浏览量:116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伐柯》拼音版
[ [ xiān qín ] ] míng
? ? fěi       
? ? fěi méi       
, , yuǎn       
gòu zhī , , biān dòu yǒu ji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砍取斧柄怎么做?没有斧头做不好。妻子怎样娶进门?没有媒人办不到。砍斧柄啊砍斧柄,有了原则难不倒。遇见我的心上人,摆上礼器娶来了。

注释⑴伐柯:柯,斧头柄;伐柯,采伐作斧头柄的木料。⑵匪:同“非”。⑶取:通“娶”。⑷则:原则、方法。此处指按一定方法才能砍伐到斧子柄。⑸遘(gòu):通“觏”,遇见。⑹笾(biān)豆:笾,竹编礼器,盛果脯用的;豆,木制、金属制或陶制的器皿,盛放腌制食物、酱类。在古时家庭或社会举办盛大喜庆活动时,用笾豆等器皿,放满食品,整齐地排列于活动场所,叫做笾豆有践。这里指迎亲礼仪有条不紊。

鉴赏

  《伐柯》一诗,从语义上分析,有两重意义,一是文本的表层语义,一是作为引伸隐喻的深层语义。

  从文本语义来说,《伐柯》以砍伐一支合适的斧头柄子作比喻,说男子找一个心目中的妻子,如斧头找一支合适的柄子一般,要有一定的方法程序,也要有媒人、迎亲礼等基本的安排。因此,这首诗实在是讲诗人见到一位中意的女子,就央告媒人去说项,终于姻缘得定,安排了隆重的迎亲礼,把女子娶了过来。心中的得意,情绪的兴奋,都凝聚在这首自得自悦的欢歌中。在古代诗歌中,常以谐音示意。“斧”字谐“夫”字,柄子配斧头,喻妻子配丈夫。诗中所说“匪媒不得”、“笾豆有践”,也是具体地写出古时娶妻的过程:媒人两家介绍牵线,最后双方同意,办了隆重的迎亲礼仪,妻子过门来。这是中国古代喜庆民俗的场景,也表示中国人对婚姻大事的严肃重视。因为《伐柯》一诗说到娶妻要有媒妁之言,后人就把媒人也称为“伐柯”,为人做媒叫做“作伐”。这些词汇的形成,反映了《伐柯》一诗的本义:这是一首迎亲的欢歌。

  从引伸隐喻义来说,重点落在“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这两句诗上。这里的伐柯,已经不是丈夫找妻子那样狭义的比喻,而是广义地比喻两种事物的协调关系:砍伐树枝做斧头柄,有斧与柄的协调关系;做其他事情,也有两方面的协调关系。要协调两方面的关系做到好的柄子配上好的斧头,“其则不远”,那就是不能背离基本的原则方法。如果砍下的枝条歪七扭八,过粗或过细,都不能插进斧头眼中,成为适手的斧柄。砍取斧柄,要有一定的要求、原则、方法。那么,协调一件事物一种活动的双方,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原则、方法的。从具象的斧与柄的关系,上升到抽象的一体两面的关系,这个比喻就有了广泛的意蕴,启示了一个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按一定原则才能协调。后人常用“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来表示有原则的协调关系,来引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就是从广义的比喻性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所以牛运震《诗志》评曰:“随手作兴体,变法入妙,‘其则不远’,另生一意便深。”据《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周大夫赞美周公之作。周公是西周最贤良的大臣,周的官员作诗赞他,当然不是真的写娶妻子的事,而是借以泛指军国大事的原则性与协调性了。可以说,《毛诗序》正是从《伐柯》诗的引申义上理解诗旨的。

作者佚名介绍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佚名相关作品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八

灵承上帝,精意感通。

声午旁达,粢盛既丰。

登降有备,祀有乐终。

神之听之,福禄来崇。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九

茫茫苍穹,孰知其纪。

精意潜通,虽远而迩。

量币芳诚,有实斯篚。

睠然顾之,永锡繁祉。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六

惟圣普临,顺皇之德。

典礼有纱,享祀不忒。

笾豆静嘉,降登肸饬。

神具醉止,景贶咸集。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七

治极发闻,不瑕有芬。

嘉玉陈幣,神国欣欣。

诚心昭著,钦恭无文。

以妥以侑,笃祜何垠。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四

内心齐诚,外物蠲洁。

神来迪赏,俎豆既弃。

燕及群生,靡或夭闬。

降福穰穰,时万时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