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子革对灵王》原文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浏览量:116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

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

”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王出,复语。

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子能乎?”对曰:“能。

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子革对灵王》拼音版
duì líng wáng
[ [ xiān qín ] ] zuǒ qiū míng
chǔ shòu zhōu lái , , yǐng wěi , , shǐ 使 dàng hóu pān xiāo yǐn líng yǐn shuài shī wéi       
chǔ qián , , wéi zhī yuán       
xuě , , wáng guàn , , qín táo , , cuì bèi , , bào , , zhí biān chū , , cóng       
yòu yǐn , , wáng jiàn zhī       
guàn bèi , , shě biān , , zhī yuē : : xiān wáng xióng fán wáng sūn móu xiè qín , , bìng shì kāng wáng , , guó jiē yǒu fèn , , yǒu       
jīn shǐ 使 rén zhōu , , qiú dǐng wéi fèn , , wáng ? ?        duì yuē : : jun1 wáng zāi ! ! xiān wáng xióng , , zài jīng shān , , lán , , chù cǎo mǎng , , shè shān lín , , shì tiān , , wéi shì táo shǐ , , gòng wáng shì       
, , wáng jiù ; ; jìn wèi , , wáng       
chǔ shì fèn , , ér jiē yǒu       
jīn zhōu guó shì jun1 wáng , , jiāng wéi mìng shì cóng , , ài dǐng ? ? wáng yuē : : huáng kūn , , jiù shì zhái       
jīn zhèng rén tān lài tián , , ér       
ruò qiú zhī , , ? ?        duì yuē : : jun1 wáng zāi ! ! zhōu ài dǐng , , zhèng gǎn ài tián ? ? wáng yuē : : zhū hóu yuǎn ér wèi jìn , , jīn chéng chén cài gēng , , jiē qiān chéng , , yǒu láo yān       
zhū hóu wèi ? ? duì yuē : : wèi jun1 wáng zāi ! ! shì guó zhě , , zhuān wèi , , yòu jiā zhī chǔ , , gǎn wèi jun1 wáng zāi ? ?        gōng yǐn qǐng yuē : : jun1 wáng mìng bāo guī wéi , , gǎn qǐng mìng       
wáng shì zhī       
wèi : : , , chǔ guó zhī wàng ! ! jīn wáng yán xiǎng , , guó ruò zhī ? ? yuē : : , , wáng chū , , rèn jiāng zhǎn       
       wáng chū , ,       
zuǒ shǐ xiàng guò       
wáng yuē : : shì liáng shǐ , , shàn shì zhī       
shì néng sān fén diǎn suǒ jiǔ qiū       
duì yuē : : chén cháng wèn yān , , wáng xīn , , zhōu háng tiān xià , , jiāng jiē yǒu chē zhé yān       
gōng móu zuò zhāo zhī shī , , zhǐ wáng xīn , , wáng shì huò méi zhī gōng       
chén wèn shī ér zhī ; ; ruò wèn yuǎn yān , , yān néng zhī zhī ? ?        wáng yuē : : néng ? ? duì yuē : : néng       
shī yuē : : zhāo zhī yīn yīn , , shì zhāo yīn       
wáng , , shì , , shì jīn       
xíng mín zhī , , ér zuì bǎo zhī xīn       
       wáng ér , , kuì shí , , qǐn mèi , , shù       
néng , , nán       
zhòng yuē : : yǒu zhì : : , , rén       
解析

  楚灵王乃是春秋后期一位极富争议的君主,乃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弟弟。楚康王死后,其幼子即位为君,当时担任执政官(令尹)的灵王趁国君生病,亲手勒死了国君,自立为王。楚国历史上一直有王子弑君自立的传统:成王杀兄自立,穆王杀父自立,灵王则杀侄自立,三者都获得了大臣的承认,坐稳了江山;但是在《春秋》上,仍然不免被讥讽为乱臣贼子。

  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霸业日益衰落,晋国占据优势,吴国也强大起来。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从这个角度看,灵王可谓中兴之主。但是他的霸业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压,而不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当年那样威德并用,中原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国国内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灵王不思采用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今徐州一带),《子革对灵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灵王率军驻扎在离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看看他穿着的服装:皮毛做的帽子(皮冠),秦国赠送的羽衣(秦复陶),翠鸟羽毛做成的披风(翠被),豹皮做的鞋子(豹舄),手中还拿着鞭子。以上服饰极尽奢华,有楚国本土的特产,还有别的诸侯进献的宝物,充分显示了楚王作为霸主的威严。灵王一直以好大喜功著名,郑国名臣子产就曾指出此人虚荣心太强,未来难以善终。狩猎归来,大臣子革进见,灵王遂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

  这个子革是何许人也?不是楚国本土的大臣,而是从郑国来楚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子革是他的字。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材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子革作为一个落魄的公子,能够做到执政官的助手(右尹),显示了楚国任用人才的不拘一格。灵王接下来与子革的对话,则显示了对子革这一外国人的充分信任。

  灵王对子革的问话很长,但精髓很简单: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而已。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功勋(其实楚国在西周乃是不到百里的小国,远没有灵王吹的那么伟大),然后耿耿于怀地指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了周天子赐予的礼器,楚国却没有。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天子就不拿我们当回事。今天可不一样了,周天子害怕我们,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服侍我们,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这段回答很对灵王的胃口,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问:许这个地方(即今天的许昌),原本是楚国祖先的伯父的封地(都过去一千多年的事情了,亏灵王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不把它还给楚国。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

  子革回答:“肯定会给啊!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灵王听了这两个回答,简直是心花怒放,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晋国离中原比较近,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都可以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

  子革回答:“肯定会害怕啊!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谁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观看玉器的制作,否则真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他还会提出多么天真的问题。

  灵王以上的问题,有许多失礼的地方。子革是郑国人,郑国是周朝的同姓,又是华夏诸侯。灵王不仅大大咧咧地问他割让郑国土地的问题,还公然提出要威逼周天子、镇压华夏诸侯,丝毫不顾及子革作为郑国人的感情,只能说明他已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楚国当时的国力强盛,可以做到威慑周朝和其他诸侯,但灵王提问的口吻如同想要糖果的小孩子,实在不是一个霸主应有的作风。汉朝的汲黯曾讽刺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楚灵王则是赤裸裸的“外多欲”,连行仁义的幌子都懒得打一下。

  灵王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大臣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您是在我们楚国很有名望的人,现在大王问你话,你只知道唯唯诺诺,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啊?”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刚才是在磨刀子呢,等一会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要砍下来啦!”先秦时的思想家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崇尚温和委婉的讽谏,晏子、邹忌、孟子等均是讽谏的典型。可惜后世的谏官大多贪图名垂青史,以犯上为荣耀,以直谏为正道,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子赞许的劝谏之道。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了,这时,楚国的史官倚相正好经过。灵王就指着倚相说:“这是我们楚国的良史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八索》是关于八卦占卜的书,《九丘》则是关于九州地理人情的书。灵王得意洋洋地引用这些书名,大概不是为了称赞倚相的博学,而是为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可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大臣祭公作了一首《祈招》之诗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了善终;倚相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这算什么博学啊?”(其实子革只是找一个由头罢了,倚相并不一定就不会背诵那首诗)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就要子革把《祈招》背诵给他听。子革就背诵道:

  “司马祈招多么和悦安详啊,向人民传播大王的德音。想我们大王的德行,就像美玉,又像黄金。他有限度地使用民力,没有酒足饭饱之心。”

  ——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够承担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君主才算是具备金玉一样的德行,他的德行才会被天下的人民传诵。“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求利益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用孔子的话说,这首诗就讲了四个字:“克己复礼”。

  楚灵王虽然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理解了子革的意思。他向子革作揖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们知道,一个人克制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神不宁的情形,一个普通人克制一下烟瘾、酒瘾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克制权力欲?结果很悲惨,虽然子革的谏言打动了灵王,灵王却无法克制自己。第二年,楚国内部就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灵王最后在荒野自杀,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场。

  春秋时期的霸主,能够善终的不多,像灵王这样身死而为天下笑的却不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后因为宠信佞臣,饿死在床上,死后齐国有五世之乱;秦穆公是秦国最贤明的君主,却因为利令智昏而多次败于晋国,子孙三百年不能出函谷关一步;晋厉公在鄢陵击败楚军,独霸中原,几年之后就被卿大夫杀死,只有一辆牛车陪葬;吴王夫差先后打败齐、晋、楚,却死在自己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手里,吴国随之灭亡。《诗经》有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而是说成功的人心态会有变化,一旦欲望膨胀起来,就算想保全身家性命都不容易,谈何建功立业?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复礼,就是要符合周礼的规定。一旦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纷纷扰扰都归于自己的仁心,不再会有欲壑难填的苦恼,也不会再有自取灭亡的冲动。可惜后世的理学家把“克己复礼”四个字理解成了“存天理,遏人欲”,最终变成了片面空谈性理,消灭人的正常欲望,与孔子和先秦其他哲人的本意相去甚远。

作者左丘明介绍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相关作品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 同:遍)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烛之武退秦师

  • zhú
    zhī
    tuì
    退
    qín
    shī
  •  
    [
    xiān
    qín
     
    ]
    zuǒ
    qiū
    míng
  •  
     
     
     
    jìn
    hóu
     
    qín
    wéi
    zhèng
     
    jìn
     
    qiě
    èr
    chǔ
     
    jìn
    jūn
    hán
    líng
     
    qín
    jūn
    fán
    nán
     
  •  
     
     
     
    zhī
    yán
    zhèng
    yuē
     
     
    guó
    wēi
     
    ruò
    shǐ
    使
    zhú
    zhī
    jiàn
    qín
    jūn
     
    shī
    tuì
    退
     
     
    gōng
    cóng
    zhī
     
    yuē
     
     
    chén
    zhī
    zhuàng
     
    yóu
    rén
     
    jīn
    lǎo
     
    néng
    wéi
     
     
    gōng
    yuē
     
     
    néng
    zǎo
    yòng
     
    jīn
    ér
    qiú
     
    shì
    guǎ
    rén
    zhī
    guò
     
    rán
    zhèng
    wáng
     
    yǒu
    yān
     
     
    zhī
     
  •  
     
     
     
    zhuì
    ér
    chū
     
    jiàn
    qín
     
    yuē
     
     
    qín
     
    jìn
    wéi
    zhèng
     
    zhèng
    zhī
    wáng
     
    ruò
    wáng
    zhèng
    ér
    yǒu
    jūn
     
    gǎn
    fán
    zhí
    shì
     
    yuè
    guó
    yuǎn
     
    jūn
    zhī
    nán
     
    yān
    yòng
    wáng
    zhèng
    péi
    lín
     
    lín
    zhī
    hòu
     
    jūn
    zhī
     
    ruò
    shě
    zhèng
    wéi
    dōng
    dào
    zhǔ
     
    xíng
    zhī
    wǎng
    lái
     
    gōng
    kùn
     
    jūn
    suǒ
    hài
     
    qiě
    jūn
    cháng
    wéi
    jìn
    jūn
     
    jūn
    jiāo
     
    xiá
     
    zhāo
    ér
    shè
    bǎn
    yān
     
    jūn
    zhī
    suǒ
    zhī
     
    jìn
     
    yàn
    zhī
    yǒu
     
    dōng
    fēng
    zhèng
     
    yòu
    西
    fēng
     
    ruò
    quē
    qín
     
    jiāng
    yān
    zhī
     
    quē
    qín
    jìn
     
    wéi
    jūn
    zhī
     
     
    qín
    yuè
     
    zhèng
    rén
    méng
     
    shǐ
    使
     
    páng
    sūn
     
    yáng
    sūn
    shù
    zhī
     
    nǎi
    huán
     
  •  
     
     
     
    fàn
    qǐng
    zhī
     
    gōng
    yuē
     
     
     
    wēi
    rén
    zhī
     
    yīn
    rén
    zhī
    ér
    zhī
     
    rén
     
    shī
    suǒ
     
    zhì
     
    luàn
    zhěng
     
     
    huán
     
     
    zhī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