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菩萨蛮》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黄庭坚浏览量:106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菩萨蛮》拼音版
mán
[ [ qīng cháo ] ] huáng tíng jiān
bàn yān bàn qiáo pàn , , wēng zuì zhe rén huàn       
shū lǎn zhǎng ,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jiāng shān yǒu dài , , táo qián jiě       
wèn zhī , , jun1 háng dào zhī
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作者黄庭坚介绍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相关作品

龟壳轩

紫极宫中三百楹,道人独藏一神屋。

开轩纳息星月明,时有白云来伴宿。

鼓笛慢-水龙吟

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沈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况当年定计,昭陵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

鼓笛令·见来便觉情於我

见来便觉情於我。

厮守著、新来好过。

人道他家有婆婆。

与一口、管教?磨。

副靖传语木大。

鼓儿里、且打一和。

更有些儿得处囉。

烧沙糖、香药添和。

鼓笛令·酒阑命友闲为戏

酒阑命友闲为戏。

打揭儿、非常惬意。

各自轮赢只赌是。

赏罚采、分明须记。

小五出来无事。

却跋翻和九底。

若要十一花下死。

管十三、不如十二。

鼓笛令·见来两个宁宁地

见来两个宁宁地。

眼厮打、过如拳踢。

恰得尝些香甜底。

苦杀人、遭谁调戏。

腊月望州坡上地。

冻著你、影?村鬼。

你但那些一处睡。

烧沙糖、管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