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如梦令》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曹组浏览量:195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拼音版
mèng lìng
[ [ qīng cháo ] ] cáo
mén wài 绿 yīn qiān qǐng , , liǎng liǎng huáng xiàng yīng       
shuì shèng qíng , , háng dào jīn jǐng       
rén jìng , , rén jìng       
fēng dòng tíng huā yǐng
赏析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有摇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此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写伤春情怀。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写思妇念远之情。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中的主人闻鸟鸣而起,起而独行踽踽,盖亦怀有无聊意绪,而意蕴句中韵流弦外,有言锯余之妙。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其间见“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风动花影”而已因此一“动”,更显其“静”。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

注释
①不胜情:此谓禁不住为情思所扰。②金井:指装饰华美的井台。
作者曹组介绍
曹组字彦章、元宠,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曹纬之弟。屡试不中,著《铁砚篇》自励(《松窗录》)。宣和三年(1121),赐同进士出身,官阁门宣赞舍人,睿思殿应制,以召对开敏得幸(见《宋史·曹勋传》)。有《箕颍集》二十卷,已佚。工词,时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称其「每出长短句,脍炙人口」。近人赵万里辑有《箕颍词》一卷。
曹组相关作品

蝶恋花·帘卷真珠深院静

帘卷真珠深院静。

满地槐阴,镂日如云影。

午枕花前情思凝。

象床冰簟光相映。

过面风情如酒醒。

沈水瓶寒,带绠来金井。

涤尽烦襟无睡兴。

阑干六曲还重凭。

蓦山溪·草熏风暖

草熏风暖,楼阁笼轻雾。

墙短出花梢,映谁家、绿杨朱户。

寻芳拾翠,绮陌自青春,江南远,踏青时,谁念方羁旅。

昔游如梦,空忆横塘路。

罗袖舞台风,想桃花、依然旧树。

一怀离恨,满眼欲归心,山连水,水连云,怅望人何处。

蓦山溪·洗妆真态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小重山·陌上花繁莺乱啼

陌上花繁莺乱啼。

骅骝金络脑,锦障泥。

寻芳行乐忆当时。

联镖处,飞鞚绿杨堤。

春物又芳菲。

情如风外柳,只依依。

空怜佳景负归期。

愁心切,惟有梦魂知。

小重山·深拥熏篝倏已冥

深拥熏篝条已冥。

寂寥山枕畔,梦难成。

谁堪三两夜鸟声。

银缸灺,花影上围屏。

犹记旧时情。

帘边人似月,月如冰。

从今张眼到天明。

衣带缓,谁与问伶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