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原文
朝代:先秦 作者:秋瑾浏览量:421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拼音版
huáng hǎi zhōu zhōng rén suǒ bìng jiàn é zhàn zhēng
[ [ xiān qín ] ] qiū jǐn
wàn chéng yún lái , , zhī shēn dōng hǎi jiā chūn léi       
rěn kàn huà yán , , kěn shǐ 使 jiāng shān jié huī       
zhuó jiǔ xiāo yōu guó lèi , , jiù shí yīng zhàng chū qún cái       
pīn jiāng shí wàn tóu xuè , , qián kūn wǎn huí
赏析

  此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1907年秋瑾在浙江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她以自己的热血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此诗因事而发,感情激越奔放,语言雄健明快。首联大气磅礴,展现出意气风发的诗人主体形象。颔联点出观图之事,从而引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后四句由忧国而思济世,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全诗语言浅显明快,风格刚健豪放。情愫真率,披襟见怀;字重千钧,力能扛鼎。一腔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万里的远途我好象腾云驾雾一样我去了又回来我独自一人伴随着滚滚春雷穿越东海往返真不忍心看到祖国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就即便让锦绣江山变成万劫不复的飞灰也在所不惜那浑浊的劣酒啊,哪里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抛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要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就算是拼得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救回正轨

注释①去年末爆发的日俄战争刚结束。船过黄海,见日俄战图,她心有所感,适值日人索句,于是写了这首诗。诗抒发对日俄帝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争夺战争的气愤和誓死投入革命、拯救民族危亡的决心。 ②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 去复来:秋瑾光绪三十年仲夏东渡,翌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③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挟春雷:喻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春雷:借指启聩振聋的革命道理。④忍看:反诘之词,意为“哪忍看”。图画:指地图。移颜色:指中国的领土被日俄帝国主义侵吞。 ⑤“肯使”句:岂能让祖国河山被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化为灰烬!劫灰,劫火之灰,佛家语。这里指被战火毁坏。⑥“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 ⑦救时:挽救国家危亡的局势。仗:依靠。出群才:指杰出的人才,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群,犹超群。 ⑧乾(qìán钱)坤:天地,此指中国危亡的局势。

作者秋瑾介绍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l(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
秋瑾相关作品

菩萨蛮 寄女伴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如此江山·萧斋谢女吟《秋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翠楼怨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

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

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

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

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

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

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

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

七绝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