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折桂令》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张养浩浏览量:181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折桂令》拼音版
shé guì lìng
[ [ táng cháo ] ] zhāng yǎng hào
lún fēi jìng shuí ? ? zhào chè qián kūn , , yìn tòu shān       
líng líng , , qiū kōng yín hàn , , cháng qīng guāng gèng duō , , jìn ài guì yǐng suō
简析

  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注释
①飞镜:比喻中秋之月。②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冷冷,清凉之貌也。③银汉:天河。④恹恹:无精打采的样子。
作者张养浩介绍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相关作品

感皇恩 自寿 此石刻见山东历城县志卷二十四

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

无处烟霞不相识。

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

天教分付与,云庄客。

万里侯封,九华仙伯。

未必情浓似吾适。

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

遐龄原不在,餐松柏。

内张文忠公祠。

碑额最上层刻张养浩自寿词,草书。

下题八分书七聘堂记四字,记文,正书,苏天爵撰。

碑阴有虞集五言古诗一首。

词综补遗卷十八又录张养浩行香子一叶舟轻一首乃东坡词之误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

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何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