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碧磵驿晓思》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08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碧磵驿晓思》拼音版
jiàn 驿 xiǎo
[ [ táng cháo ] ] wēn tíng jun1
xiāng dēng bàn cán mèng , , chǔ guó zài tiān       
yuè luò guī xiē , , mǎn tíng shān xìng huā
碧磵驿晓思古诗译文

残梦之中,唯见香灯明灭;楚地遥远,真如远在天涯。月儿落下,子规也停止啼鸣;满庭院里,盛开着山杏之花。

碧磵驿晓思古诗注解
  • 碧磵(jiàn)驿:驿名,所在不详。磵,同“涧”。
  • 香灯:寺庙中供奉佛像的灯。这里指旅途客舍中的灯。
  • 残梦:未做完的梦。
  • 楚国:泛指江南一带。
  • 子规:即杜鹃鸟,传说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切,通常在暮春时啼叫。
  • 山杏花:即野杏花。
碧磵驿晓思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羁旅途中,投宿于碧磵驿时所作。在异乡的驿站中,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写下了这首意境清幽又略带哀愁的诗作。

碧磵驿晓思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碧磵驿的晓思之情。首句“香灯伴残梦”,描绘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香灯陪伴着未做完的梦,暗示诗人旅途劳顿,睡眠不安。“楚国在天涯”则点明诗人身处异乡,距离家乡或心中所念之地遥远,更添惆怅。

颔联“月落子规歇”,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月亮落下,子规停止啼叫,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子规的啼叫通常带有哀伤之意,它的停歇也暗示着诗人的哀愁在这寂静中稍稍缓解。“满庭山杏花”,则以乐景写哀情,满庭院盛开的山杏花,在这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鲜艳,但诗人此时却无心欣赏,更衬托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以景语作结,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碧磵驿晓思知识点

1.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风格华丽细腻,多写闺情、羁旅等题材。

2. 子规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是哀伤、思念的象征,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 以乐景写哀情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内心的哀愁。

碧磵驿晓思讲解

这首《碧磵驿晓思》是温庭筠羁旅诗中的佳作。诗中通过描写清晨驿站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营造氛围和表达情感。如首句通过“香灯”和“残梦”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颔联中“月落子规歇”的动静结合,以及“满庭山杏花”的以乐景写哀情,都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在理解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更好地体会他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注意诗中意象的运用,如香灯、子规、山杏花等,它们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作者温庭筠介绍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相关作品

赠郑处士

飘然随钓艇,云水是天涯。

红叶下荒井,碧梧侵古槎。

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更有相期处,南篱一树花。

赠隐者

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

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赠僧云栖

麈尾与筇杖,几年离石坛。

梵余林雪厚,棋罢岳钟残。

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

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

杂曲歌辞·西洲曲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

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

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

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

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

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

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

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

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

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

杂曲歌辞·侠客行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