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下嵩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
走下嵩山啊心中思绪万千,携同佳人啊脚步缓缓。
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嵩山游玩或隐居后下山,心中有所感慨而作。或许是在下山途中,触景生情,想起了心中的佳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短短两句,却营造出了一种悠然、怅惘的氛围。“下嵩山兮多所思”,一个“多所思”便将诗人下山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出来,让人不禁好奇他究竟在思索什么。“携佳人兮步迟迟”,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与佳人同行时的情景,“步迟迟”不仅写出了脚步的缓慢,更透露出一种不舍和眷恋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多写宫廷应制之作,但也有一些写景抒情的作品,风格华丽,讲究对仗工整。《下山歌》属于五言古诗,这种诗体不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形式较为自由。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下山时的心境。他可能是在嵩山的自然美景中有所感悟,也可能是因为与佳人同行而心生欢喜和不舍。“下嵩山兮多所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而“携佳人兮步迟迟”则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具象化。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用词和描写手法入手,去感受他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了解初唐诗歌的一些特点。
代业京华里,远投魑魅乡。
登高望不极,云海四茫茫。
伊昔承休盼,曾为人所羡。
两朝赐颜色,二纪陪欢宴。
昆明御宿侍龙媒,伊阙天泉复几回。
西夏黄河水心剑,东周清洛羽觞杯。
苑中落花扫还合,河畔垂杨拨不开。
千春万寿多行乐,柏梁和歌攀睿作。
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入紫微。
晨趋北阙鸣珂至,夜出南宫把烛归。
载笔儒林多岁月,襆被文昌佐吴越。
越中山海高且深,兴来无处不登临。
永和九年刺海郡,暮春三月醉山阴。
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欻成今。
始安繁华旧风俗,帐饮倾城沸江曲。
主人丝管清且悲,客子肝肠断还续。
荔浦蘅皋万里馀,洛阳音信绝能疏。
故园今日应愁思,曲水何能更祓除。
逐伴谁怜合浦叶,思归岂食桂江鱼。
不求汉使金囊赠,愿得佳人锦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