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春晴》原文
朝代:魏晋 作者:王守仁浏览量:168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春晴》拼音版
chūn qíng
[ [ wèi jìn ] ] wáng shǒu rén
lín xià chūn qíng fēng jiàn , , gāo cán xuě duō       
yóu rǎn rǎn huā zhī jìng , , qīng tiáo tiáo bái niǎo guò       
xiàng shān zhōng huái 怀 jiù , , cóng dòng kǒu mèng yān luó       
chén zhōng huàn , , hǎo biān zhǎ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多。垂吊在空中的蛛丝冉冉飘动花枝静谧,远远的看见白鸟从石板路上面飞过。忽而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回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呵,好到湖边采荷花与菱角。

注释①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②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迢迢:形容遥远。③芰荷(jì hé):芰,菱。荷,荷花。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为表现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后,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便是希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作者王守仁介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相关作品

九华山下夜泊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

竹杖穿云寻寺去,藤匡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

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西园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

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

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

起来步闲谣,晚酌檐间设。

酣时藉草眠,忘与邻翁别。

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

中流片石倚孤雄,下有冯夷百尺宫。

滟滪西蟠浑失地,长江东去正无穷。

徒闻吴女埋香玉,惟见沙鸥乱雪风。

往事凄微何足问,永安宫阙草莱中。

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零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山石

山石犹有理,山木犹有枝。

人生非木石,别久宁无思。

愁来步前庭,仰视行云驰。

行云随长风,飘飘去何之。

行云有时定,游子无还期。

高梁始归燕,鹈晙已先悲。

有生岂不苦,逝者长如斯。

已矣复何事,商山行采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