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前二句,写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表演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中山少男、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文见义。朱有炖的杂剧在体制上基本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经常出现合唱、轮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二人对唱等形式,并且他的剧作曲词流畅,音律和谐,着重歌舞,便于演出,所以尽管他的戏内容上无甚可取,却能广为传唱。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使我们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而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第三句是前二句的拓展。实际上本文前面说到的表演朱有炖的杂剧,至此才正式点出。春乐府,是指朱氏杂剧中点缀太平盛世的“庆贺剧”或宣扬女子守贞的“节义剧”。自宋元以来,乐府常作为词曲的别名,朱有炖的杂剧、散曲集便称《诚斋乐府》。“齐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一起进行,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最后一句笔锋一宕,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月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月如霜”令人想起苏东坡《蝶恋花·密州上元》词“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数语,二者都写元宵,李诗、苏词中“明月如霜”的意象实有相通处。我们不妨认为:正月十五的团圞明月是喜庆的象征。“明月如霜”的意象,正体现了“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期望人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心理。
都昌县南乾沙上,射雁者谁三五群。
毡帽红裘黄战裙,云是解酋官达军。
沙下北风吹舰旗,边军观喜家军悲。
朝廷日夜望俘至,雪冻酋船犹住兹。
县官逃走驿官啼,要钱勒酒仍要鸡。
姚源遗孽尚反覆,尔曹不得夸辽西。
朝离傍罗浦,东至龙潭宿。
戢枻候明发,独寤守空曲。
宵昼有常理,欲往不获速。
多虑良搅眠,强置复攒触。
起立万动寂,湍响应鸣谷。
惊风临岸激,高月散春木。
絮云吐岑岫,玉绳低以属。
慨哉复奚道,徘徊至天旭。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
传闻清水不复守,游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
从来贵德不贵险,英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不睹将军报平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