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卜算子》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刘克庄浏览量:308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卜算子》拼音版
bo suàn
[ [ sòng cháo ] ] liú zhuāng
piàn piàn dié qīng , , diǎn diǎn xīng hóng xiǎo       
dào shì tiān gōng huā , , bǎi zhǒng qiān bān qiǎo       
cháo jiàn shù tóu fán , , jiàn zhī tóu shǎo       
dào shì tiān gōng guǒ huā , , fēng chuī le
鉴赏

  辛派词人素以豪放闻名。刘克庄词,尤以豪放见长,不写儿女情长,晓风残月。但刘克庄也写婉约词,而且糅豪放于婉约之中,更见其独具一格的豪放。这首《卜算子》即是如此,用比兴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的凄楚情怀。

  上片先写花的可爱。起首一韵为花描态绘色:片片花瓣儿宛如蝴蝶轻盈的翅膀;点点花朵儿猩红如染,那么鲜艳娇美。上句写花之态,从花瓣儿着墨,因花瓣儿薄,故云“轻”;下句写花之色从整个花朵儿落笔,海棠花朵儿个小,所以在写花之色的同时再著一“小”字,并补足上文“轻”字。两句同一写花,而角度各异,为下句“百种千般巧”伏笔。而“片片”又见花瓣儿之多,“点点”又见花朵儿之密,为下片换头句“朝见树头繁”埋下伏笔。歇拍一韵旨在写花的可爱,可词人偏不直说,而是以揣度的口吻插入一句议论,用“道是天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巧”。这样写,不仅沉着有力,使行文不板;而且,由于引进了“天公”即自然界的主宰“天老爷”丰富了全词的含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的寓意,很耐人寻味。歇拍句的“百种千般巧”,当然包括上文所说的姿致轻盈、体态娇小、色彩鲜艳,但细味“巧”字,又分明包含着花的气韵美和内在美。只有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蕴配合相宜、谐和一致,方可谓之“巧”,谓之美。

  下片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上片极写花的可爱,这是为下片写花被雨打风吹去作铺垫。所以过片一韵便说:“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这里,“繁”、“少”对写,“朝”、“暮”对提,不仅见花事变化之遽,亦且见词人对花事的关心。从中我们可以想见“爱花成癖”的词人秉烛逐枝察看的忧惧情态,这一韵不似上片起首一韵,似对非对,却极有韵致,一段惜花情思宛然若揭。

  最后一韵乃全词的核心所在,但词人也不直说,而先用“道是天公果惜花”句衬起,然后再说出花事被“雨洗风吹了”的可悲现实。这话也很发人深思,同样具有一种哲理性味道,因为同上片歇拍一韵所说,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上片的“道是”句是扬,这里的“道是”句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天老爷任凭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卜算子译文
  片片花瓣像蝶翅般轻盈,殷红点点,娇小可爱。 如果说上天不爱花,为何把它们设计得这么巧妙? 早上看见树上花儿朵朵,傍晚却剩下不多。 如果说上天爱花,为何又用风雨摧残它们?
卜算子注解
  卜算子,《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 苏轼 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蝶衣轻,花瓣象蝴蝶翅膀那样轻盈。
  猩红,象猩猩血一样鲜红。
  了,尽。
作者刘克庄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相关作品

鼓山用馀干赵相韵

城郭区区一聚埃,江山如此信佳哉。

挟龙相国骑箕去,招鹤仙人弭节来。

试问炊粱成短梦,何如煨芋拨残灰。

危亭更着文公扁,日落山空未忍回。

高光

发兵坑黥布竖子,踞洗骂隋何腐儒。

谁道东都重名节,故人只唤作狂奴。

馆头

雨雪萧萧驿堠长,不堪流潦入车箱。

抚州城外黄泥路,即是人间小太行。

飞将

沙漠有烽起,上林无雁来。

可怜汉飞将,虚筑望乡台。

风雨凉甚一首

淅淅吹庭树,铮铮溅瓦沟。

乍除秦酷吏,重见晋清流。

山有月行脚,溪无风打头。

不知楚台客,何以说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