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脓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竟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注释①《贺新郎》调因本词而作《贺新凉》、《乳飞燕》、《风敲竹》等别名。②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③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④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⑤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⑥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⑦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⑧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前人异说纷纭。南宋杨湜《古今词话》载:“苏子瞻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天性黠慧,善于应对。一日,湖中有宴会,群妓毕集,唯秀兰不至,督之良久方来。问其故,对以沐浴倦睡,忽闻叩门甚急,起而问之,乃乐营将催督也。子瞻已恕之,坐中一倅怒其晚至,诘之不已。时榴花盛开,秀兰折一枝藉手告倅,倅愈怒。子瞻因作《贺新凉》,令歌以送酒,倅怒顿止”(《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胡仔认为此言荒野,堪入笑林。南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说此词是苏轼在杭州万顷寺作,因寺中有榴花树,且是日有歌者昼寝,故有“石榴半吐”“孤眠清熟”之语。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录陆辰州语,说晁以道在看到东坡真迹后转告陆辰州说:苏轼有妾名朝云、榴花。朝云客死岭南,惟榴花独存,故苏词下阕专说榴花,并有“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之语。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词人安排人物出场别具匠心,用一只燕子引路,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座梧桐深院的华屋。“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无论《洞仙歌·冰肌玉骨》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出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表里澄澈、一尘不染的美感。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诗》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此处化用了唐人李益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幽清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这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过片转咏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唐人白居易诗《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榴花似结红巾”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石榴在夏季开花,好像她是有意不与百花争春,待那些赶时髦的春花都凋谢尽了,才蓓蕾初绽,晚花独芳。这幽独的榴花和幽独的美人非常相似。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词人把榴花和“浮花浪蕊”对照,写榴花的坚贞忠诚,寓意深远。
“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词中女主人公似乎又从遐想中把思绪收回来,仔细看取眼前的花儿了,这红艳秾丽的榴花多瓣重叠紧束。“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一个“惊”字,绾合花与人,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美好年华就要在这幽寂的期待中过去了,不禁又想到那瑶台梦中之人:“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又沉入遐想的境界中去,与榴花两相怜惜,泪珠儿、花瓣儿一同簌簌落下。
整个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产生一种婉曲缠绵、寻味不尽的效果。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从艺术上看,此词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和谐自然。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托意高远。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咏榴花,盖文章之妙,词意到处即为之,不可以绳墨限也。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版行东坡长短句《贺新郎》词云:“乳燕飞华屋。”尝见其真迹,乃“栖华屋”。《水调歌头》版行者末云“但愿人长久”。真迹云“但得人长久”。以此知前辈文章为后人妄改亦多矣。
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八:苏公“乳燕飞华屋”之句,兴寄最深,有《离骚》之遗法,盖以兴君臣遇合之难,一篇之中,殆不止三致意焉。瑶台之梦,主恩之难常也。幽独之情,臣心之不变也。恐西风之惊绿,忧谗之深也。冀君来而共泣,忠爱之至也。其首尾布置,全类《邶·柏舟》。或者不察其意,多疑末章转赋石榴,似与上章不属,而不知此篇意最融贯也。余又谓“枝上柳绵吹渐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此意深切。余在会稽,尝作《送春》诗曰:“堕红片已堪疑,吹到杨花事可知。借问春归谁与伴,汨痕都付石榴枝。”盖兼用两词之意,书生此念,千载一辙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六《首夏官舍即事》:《初夏·贺新郎》词,后段全说榴花,亦他人所不能。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东坡《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云云,后段“石榴半吐红巾蹙”以下,皆咏榴……别一格也。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稚黄语: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词人多此法。如子瞻《贺新凉》后段只说榴花,《卜算子》后段只说鸣雁,周清真《寒食词》后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 清·沈雄《古今词话》卷上引刘体仁语:换头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能如画家开阖之法,一气而成,则神味自足,有意求之不得也。宋人多于过变处言情,然其气已全于上段矣。另作头绪,便不成章。至如东坡《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其换头“石榴半吐”,皆咏石榴;《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其换头“缥缈孤鸿影”,皆咏鸿,又一变也。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然美成《兰陵王》、东坡《贺新郎》当筵命笔,冠绝一时。(略)故知雷雨郁蒸,是生芝菌;荆榛敝芾,亦产蕙兰。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一:《贺新郎》调一百十六字,或名《贺新凉》,或名《乳燕飞》,均因东坡词而起。其词寄托深远,与《咏雁·卜算子》(略)同一比兴。乃杨湜《词话》谓为酒间召妓铺叙实事之作,谬妄殊甚。词云云。窃意“若待得君来向此”下直接“花前对酒不忍触”,语气未洽,必系“花前”上脱一字。虽韩滤词此句亦仅七字,恐同一残缺,非全本也。其“蕊”字乃以上作平,与“两簌簌”句中“簌”字以入作平同。
清·黄苏《蓼园词选》引沈际飞语:本咏夏景,至换头单说榴花。高手作文,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当限以绳墨。(略)榴花开,榴花谢,以芳心共粉泪想象,咏物妙境。又:前一阕是写所居之幽僻;次阕又借榴花以比此心之蕴结,未获达于朝廷,又恐其年已老也。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清·谭献《复堂词话》:颇欲与少陵《佳人》一篇互证。下阕别开异境,南宋惟稼轩有之,变而近正。
北城寒食烟火微,落花蝴蝶作团飞。
王孙出游乐忘归,门前骢马紫金鞿。
吹笙帐底烟霏霏,行人举头谁敢睎。
扣门狂客君不麾,更遣倾城出翠帏。
书生老眼省见稀,画图但觉周昉肥。
别来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见红日围。
何时东山歌采薇,把盏一听金缕衣。
昼卧玉堂上,微风举轻纨。
铜瓶下碧井,百尺鸣飞澜。
俯仰清梦余,爱此一掬寒。
似予平生友,苦语凉肺肝。
秀眉玉两颊,矫矫如翔鸾。
置之江淮交,清诗洗江湍。
江鳞对白酒,信美非所安。
丞相功业成,还家酒杯宽。
人间有此客,折简呼不难。
相将扣东阁,起舞尽余欢。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
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
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
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
清圜。
谁弹。
响空山。
无言。
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
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
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