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五柳先生传》原文
朝代:汉朝 作者:陶渊明浏览量:477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拼音版
liǔ xiān shēng chuán
[ [ hàn cháo ] ] táo yuān míng
xiān shēng zhī rén , , xiáng xìng , , zhái biān yǒu liǔ shù , , yīn wéi hào yān       
xián jìng shǎo yán , , róng       
hǎo shū , , qiú shèn jiě ; ; měi yǒu huì , , biàn 便 xīn rán wàng shí       
xìng shì jiǔ , , jiā pín néng cháng       
qīn jiù zhī , , huò zhì jiǔ ér zhāo zhī ; ; zào yǐn zhé jìn , , zài zuì       
zuì ér tuì 退 , , céng lìn qíng liú       
huán xiāo rán , , fēng ; ; duǎn chuān 穿 jié , , dān piáo kōng , , yàn       
cháng zhe wén zhāng , , shì zhì       
wàng huái 怀 shī , , zhōng       
zàn yuē : : qián lóu zhī yǒu yán : : pín jiàn , , guì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很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8)性:生性,生来就。(9)嗜:特别喜欢,酷爱。(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11)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2)或:有时。(13)置酒:置办酒席。(14)招之:招待他。(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17)既:……之后。(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20)短(duǎn)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21)箪(dān)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屡:经常。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的样子。(23)自娱:自娱自乐娱:使…欢娱。(意动用法)(24)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5)以:凭借。(26)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27)颇:稍微、一点。(28)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9)黔娄(qiánló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30)戚戚:忧愁的样子。(31)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2)其:大概,表推测。(33)兹:代词,这、此人。(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5)俦(chóu):辈,同类。(36)衔觞(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37)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38)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39)欤:表疑问,相当于“吗”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

  本文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作者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不同流俗的性格,并不提及姓甚名谁,不过分夸耀,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形象。作者写此篇时已是晚年,生活相当困苦窘迫,但作者丝毫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归隐生活,而是以古贤者颜回自况,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作者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相关作品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赠长沙公 其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赠长沙公 其四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长沙公 其二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