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村居》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张舜民浏览量:324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拼音版
cūn
[ [ qīng cháo ] ] zhāng shùn mín
shuǐ rào bēi tián zhú rào , , qián luò jìn jǐn 槿 huā       
yáng niú bèi rén , , dài hán liǎng liǎng guī
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村居译文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村居注解
  ⑴陂田:水田。
  ⑵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⑶两两:成双成对。
作者张舜民介绍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相关作品

九日

一见黄花只自羞,萧然短发不禁秋。

谁人为整乌纱帽,独倚西风满眼愁。

中宫致斋

重重绛阙隐琳房,落絮飞花日正长。

著作未谙青锁闼,祠官还伴紫微郎。

林藏鹎鳺随莺啭,风引酴醾助酒香。

十载京城倦游客,不知身世在何乡。

徐刚中醴陵少府於山中寻出一洞有铭曰虬渊自

重重翠篠蔽溪湾,石烂松枯不记年。

但见桃花浮绿水,有时独鹤下青田。

自然六室流钟乳,别隐三阶出洞天。

身在故乡人不识,秪应徐令是丁仙。

诗一首

千载浪名金马客,一宵沉醉石城楼。

郢人休唱阳春曲,白尽湖南刺史头。

试院感怀

朱户当昼扃,霜帘达夜悬。

沈沈造广庭,皞皞接众贤。

疏莛叩洪钟,短绠汲深渊。

始知学不迨,内顾多歉然。

忆昔居上庠,忝出流辈前。

赋就千金直,诗成万口传。

荀杨迥接迹,班马思比肩。

一从苟干禄,永谢英俊躔。

折腰府悬中,糊口道路边。

世俗多见轻,义士谁哀怜。

憔悴有今日,光辉思昔年。

今兹睹秋闱,犹欲争相先。

枯鱼傍江湖,疲马忆蓟燕。

凉风拂翠幙,陇月向人圆。

物景近中秋,客意孤绵绵。

裴回望清光,欲揽不得全。

永怀懽乐时,把酒谢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