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060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拼音版
zhè tiān · · zhuàng suì jīng yōng wàn
[ [ qīng cháo ] ] xīn
zhuàng suì jīng yōng wàn , , jǐn chān jiāng chū       
yàn bīng chuò yín , , hàn jiàn cháo fēi jīn       
zhuī wǎng shì , , tàn jīn , , chūn fēng rǎn bái       
què jiāng wàn píng róng , , huàn dōng jiā zhǒng shù shū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译文

  有位客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便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用游戏心态写下这首词。

  想当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统率着万千兵马旌旗飘飘。战士们穿着鲜明的衣甲渡江南归,英勇杀敌冲破了敌人的包抄。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我军勇气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万箭齐发射向敌巢。

  追忆着往事,难平翻滚的心潮,感叹着今天,不禁满腹牢骚。春风纵然能将世间万物染绿,却无法染黑是的白须多么令人伤悼。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无人理睬,我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创作背景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

  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

  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但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鉴赏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注解

  词句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少年时事:年轻时期的事情。

  ⑶“壮岁”句: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壮岁,少壮之时。

  ⑷“锦襜”句:指作者南归前统率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⑸“燕兵”句:意谓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⑹“汉箭”句:意谓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汉,代指宋。金仆姑,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晋杜预注:“金仆姑,矢名。”

  ⑺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⑻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⑼东家:东邻。种树书:研究栽培树木的书籍。此喻退休归耕农田。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夜娖银胡?”,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5]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艺术特色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七:用珠玉金银,最忌浓俗。若尧章“剪烛屡呼金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与此(指“燕兵”二句)并雅。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稼轩《鹧鸪天》云:“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哀而壮,得毋有“烈士暮年”之慨耶?

作者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相关作品

醉翁操·长松

长松。

之风。

如公。

肯余从。

山中。

人心与吾兮谁问。

湛湛千里之江。

上有枫。

噫,送子东。

望君之门兮九重。

女无悦己,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

昔与游兮皆童。

我独穷兮今翁。

一鱼兮一龙。

劳心兮忡忡。

噫,命与时逢。

子取之食兮万锺。

醉太平 春晚

态浓意远。

眉颦笑浅。

薄罗衣窄絮风软。

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

红香径里榆钱满。

欲上秋千又惊懒。

且归休怕晚。

醉书其壁

颇觉参禅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

色空静处如何说,且坐清凉境界中。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最高楼·西园买

西园买,谁载万金归。

多病胜游稀。

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

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

看黄底、御袍元自贵。

看红底、状元新得意。

如斗大,只花痴。

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

但纷纷,蜂蝶乱,送春迟。